首页 -> 2006年第12期
转借他处抒离情
作者:曹保顺
转借妻子抒离情。如杜审言的《赠苏书记》:“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这首诗两用“书记”一词,含义不同。诗题的“书记”是一种职称。诗句的“书记”,是指写作文书。诗中的第三、四句言情,是送别的主旨。诗人只是希望他的朋友在朔边不要耽搁太久,早点回来。这表明了送别时的留恋和盼望的心情。但他不从行者方面着笔,而从居者方面着笔;又不从自己着笔,而从行者最亲近的人——他的妻子着笔。红粉是代词.即以女子的化妆品代女子。从楼中红粉一天一天地计算着分离的日子,以见其盼望的迫切,归结到他应当早点回来,非常近情。燕支山在今甘肃省山丹县东,是汉、唐时代国内各民族杂居的地方,也是苏书记要去任职的所在。燕支山一带人民的生活较好,相传其地多生美女。这里是说,希望苏书记想到自己的每天都在怀念他的妻子,完成任务以后,早点回家,不要为他乡美女所迷,乐而忘返。经年,只不过是过一个年,也不能算是很久,但和计日对照,就觉得非常之长,因此,“莫经年”的嘱咐,就是千该万该,合情合理的了。又如杜甫《月夜》亦是如此:“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首诗采用从妻子着笔的手段,刻画得更加细致,表现得更为丰富。
转借兄弟抒离情。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写得非常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艺术力量。三、四两句从对面写,是诗人想象中的情境。本来是自己佳节思亲,却偏不承次句说由念亲人而思兄弟,而说在家乡的兄弟思念自己,已是翻进一层。而写兄弟思念自己,又不明说,不直说,而是设想出一个动人的情景:今天是重阳佳节,在家中的兄弟必然会到山上去登高,也必然会身上都配上了茱萸,那么,他们在登高的地方,遍插茱萸的时候,就自然也必然会感到少了一个人,会极其挂念“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自己了。不明说直说兄弟之怀念自己,而从插茱萸这一风俗生发,先用“遍插”,后用“少一人”,而对方相忆之情自见,自己相忆之情也就更为突出和鲜明了。又如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韦应物宦游异乡,在寒食这个传统节日里,怀念在家中的几位弟弟,因而写了这首诗寄给他们。第四句把笔掉转来,写想象中故园的寒食景色和诸弟在家乡的情况。以此对照自己实际上的空斋之冷,而客居情怀,思亲情绪,自然流露。
转借家人抒离情。如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在唐代,冬至是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这样一个佳节,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才有意思。如今在邯郸的客店里碰上这个佳节,将怎样过呢?从前两句可看出,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其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三、四两句生动刻画自己的思家之情,但不直说,而只是猜想家人也会同样坐到夜深,同样怀念自己。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到灯前,“说着远行人”吧!家人不只一位,所以还能够“说着远行人”;而自己则独坐在旅途,以影伴身而已,那就更加情难以堪。
转借他人抒离情。如罗邺《雁》:“暮天新雁起汀洲,红蓼花疏水国秋。想得故园今夜月,几人相忆在江楼。”这首诗是触景生情,托物起兴,以抒发故乡之思。前两句写眼前景物。诗人在傍晚时分,看到新来的雁子从汀洲的红蓼花中飞起,感到一片水国秋光,于是联想到雁子还能一年一度,去而复返,而人却长在异乡,因此更加想念起故园来了。后两句写思乡之情,也是从对面着笔。由他乡之水国,想到故园之江楼,想到在今夜月光之中,必定有人在江楼之上,对月怀远吧。不写己之触景生情而忆在故园之人,偏写其人之登楼对景而念在异乡之己,不但见己之思乡情切,而且展示了一幅想象中的江楼望月图,情致也更丰满深沉。
转借他物抒离情。如戎昱《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这首诗作于搬家时,抒写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童话般的意境。诗中的一切,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这是因为戎昱对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以致在他眼里不只是自己不忍与柳条、藤蔓、黄莺作别,柳条、藤蔓、黄莺也像他一样无限痴情,难舍难分。诗人在这首诗中,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