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特立独行的先锋作家——韩少功

作者:曾庆培




  思想和艺术
  
  韩少功的散文以思想内涵的丰富性与深刻性独树一帜,厚重与真实,是其作品总的艺术风格。概括地说,有以下几点:
  一、领域广泛,思想敏锐、独特。韩少功对今日中国政治、经济、商业、道德等诸多主题都有着深入的思考。他做到了对一切貌似先进的,标示文明的财富、城市化进程、旅游、超前消费等时尚保持着审视和警觉,在他看来,“淡泊钱财没有什么了不起,钱财只是利益的形态之一。下一个世纪的人也不一定在乎钱财,但可能毫不含糊地争夺信息、知识、清洁的空气或者季风。”(《完美的假定》)城市是“人造品的巨量堆积,是一些钢铁、水泥和塑料的构造。标准的城市生活是一种昼夜被电灯操纵、季节被空调机控制、山水正在进入画框和阳台盆景的生活”(《遥远的自然》)。于是,怀念自然之情总是充溢于他的笔端。其散文集《心想》所涉及的话题是针对中国现实的,绝非象牙塔里的无病呻吟,读者能感受到韩少功直视大地的冷峻目光。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作家,韩少功绝不人云亦云,其论点及论证过程每每让人警醒难忘;文辞间流动着的浩然正气尤让人肃然生敬。
  二、强烈的责任感和悲天悯人的情怀。与曾经风行的文化散文和学者散文脱不了的书卷气不同,韩少功的思想性随笔往往直指内核,显出一种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刚烈。他喜欢把笔端一下子伸向人的灵魂深处,站在全球的角度回望某些国人的狭隘。在《完美的假定》一文中,他不无痛楚地说:“我们只有在猛然回头的时候,偶尔面对那些曾经感动过我们的人,才会发现我们少了点什么。不,我们似乎什么也没有少,甚至比以前更加自由和丰富,但我们最终没法回避一个明显的事实:我们的内心已经空洞,我们的思想已经泛滥成流行歌台上的挤眉弄眼,却不再是我们的生命。”读他的散文《生命》时,你会不自觉地被他迸溅的思想火花和直指心灵的毫无矫饰的语言所灼痛。他认为,人和动物应该是平等的,人不能自视甚高,而必须在“触抚石块或树梢的问候”中逐渐融入“更大的一个家族”。作品撇开了个人的小烦恼、小感慨,把笔触伸向了关注人类生存、人与自然和谐的高度,流露出强烈的忧患情思和悲天悯人的终极关怀,流荡着一种“豪侠”情怀,具有空谷回音般的震撼力和穿透力。
  三、朴素、真诚的表达和浓厚的乡土气。韩少功以勇于探索新形式著称,但又始终不失真诚。他说,他“并不愿意拘泥一法”,“写作就是交流,哪怕只准备给极少数读者看,也会下意识地考虑到读者反应”,“作者如果因为名或利的考虑迁就一些特殊读者,比如评论家、出版商……等等,就可能以牺牲‘诚’为代价,就可能花拳绣腿装模作样,落入虚伪的写作态度”。他的笔调不动声色,叙事上与时下哗众取宠的作风截然不同,表现出一种让人惊叹的坦诚!另外,其作品与乡村民间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近期出版的随笔集《山居心情》被评论界称为当下散文的“一个杰作”,“是一个令人陶醉的长篇交响乐”,99篇作品,都是韩少功偏居家乡大地的所忆所见所想所思,个个独立,又相互牵手拥抱,让人感觉到是一气呵成,一个个故事人物,一个个思想文化,自由自在,生气贯注,气象万千,“显现着里程碑似的气度”,字里行间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
  
  名家简介
  韩少功,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当代最具思想家魅力的著名作家。1953年1月出生于湖南长沙,汉族。1968年初中毕业时就作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到湖南省汨罗江畔的天井乡务农。后相继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担任过《主人翁》杂志编辑、副总编。1988年调到海南省文联任《海南纪实》杂志主编,后任海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海南省文联主席等职。2002年获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奖章”。现兼任海南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其作品被翻译成英、法、俄、意等多种文字。
  他的散文《土地》和《阳台上的遗憾》于2005年高考分别被湖北卷、重庆卷作为语文大阅读材料。
  
  【重要作品】
  韩少功1974年开始文学写作。短篇小说《西望茅草地》与《飞过蓝天》曾分别获1980、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爸爸爸》等作品更使韩少功成为“寻根文学”领军人物。1996年长篇小说《马桥词典》发表后,曾在文坛掀起“马桥风波”,并相继获上海中长篇小说大奖,台湾《中国时报》和《联合报》最佳图书奖,入选海内外专家推选的“二十世纪华文小说百部经典”。《暗示》获2002年度“华文媒体文学大奖”的小说奖。译作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惶然录》等。2005年推出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政府》和演讲谈话集《大题小作》。另有散文、随笔集《夜行者梦语》、《圣战与游戏》、《心想》、《灵魂的声音》、《山居心情》等。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