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散文探险家——何为

作者:康哲峰




  名家简介
  何为,原名何振业,1922年出生,祖籍浙江定海,现为福建省文联专业作家。他早年先后从事新闻及电影文学剧本编辑工作,为日后专心从事散文创作做了充分的思想、生活积累和艺术准备。1956年,他的散文《第二次考试》在《人民日报》发表后,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被收进国内及东南亚国家的华文课本,改编成广播剧、广播小说及电影,并译成多种外文介绍到国外。时隔20年之后的1976年,该文仍魅力不减,被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用作作文改写的范文材料。1978年粉碎“四人帮”后,他的《临江楼记》又作为中国新时期的第一篇抒情散文而裁入史册。何为的散文常常以写人为主,他广泛借用小说和电影的创作手法,叙事简洁疏朗,情思清新隽永,语言凝练、形象而传神。他晚年的作品更显苍劲深沉,高远辽阔,是一位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艺术个性十分鲜明的作家。
  
  高考链接
  
  2005年高考湖南卷的现代文阅读材料选用了何为的散文——《贝多芬:一个巨人》。
  
  【思想和艺术】
  何为散文创作的兴趣是在散文中写人,集中笔力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并以此作为一个透视点,反射出一个社会或社会的某一个侧面。他说:“散文作品中可写人,也可不直接写人。我常常选择了前者。”他所追求的是:以人物外在的表现,揭示人物内在的心灵;以曲折的情节,突出人物的精神境界;以被极度渲染的情景和气氛所造成的扑朔迷离的疑团,烘托人物形象。
  电影创作的一些艺术手法对何为不无影响,他说:“无论如何,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创作准备阶段。在文艺领域里,可以找到互相贯通的规律性的东西。大有必要从其他艺术样式中汲取养料,例如音乐、绘画、雕塑、摄影、舞蹈、建筑和电影等等。”何为是个音乐爱好者,对外国的交响乐尤有浓厚的兴趣。他又说:“早年有一个时期,我热衷于戏剧,倾倒于易卜生、萧伯纳和奥尼尔笔下的剧作,思考舞台上的人生。我不止一次试写过短篇小说,莫泊桑、契诃夫和欧·亨利的许多名篇常使我心折。还写过抒情诗,使我迷醉的有里尔克和玛拉美的诗文。看过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许多艺术性很高的欧美著名影片,又设法阅读了这些影片的脚本,以致引诱我写了一部没有搬上银幕的电影剧本。不知天高地厚的青年时代,一次又一次的‘探险’,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绕了许多圈子,后来又回到起步的地方,回到我最初学习写作的散文领域。纵然如此,我也并不后悔,因为即令在失败的道路上,也决不是一无所得。”在广泛的“探险”中,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何为形成了自己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
  
  重要作品
  何为已经出版的散文集有《第二次考试》、《织锦集》、《临窗集》、《小树与大地》、《闽居纪程》、《北海道之旅》、《纸上烟云》等,另有散文选集《何为散文选集》、报告文学集《张高谦》等。其中《何为散文选集》获“鲁迅文学奖”。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