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古诗词鉴赏训练
作者:曾庆培
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1.首句写景对于诗歌战事的叙写起了什么作用?
2.请设想“红旗半卷”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3.这首诗给读者很多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试说说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可以想象出怎样的情景。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宫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汉宫名,后泛指宫阙。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三、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1.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引《古今词话》云:“东坡在黄州,中秋夜对月独酌,作《西江月》词。”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写的是眼前实景,但似还有更深内涵,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注】“骚人”指屈原。
1.从整首词来看,作者吟咏的对象是什么花?诗歌是怎样描写它的外在美和内在美的?
2.咏物诗词一般以咏物抒情为主,这首词是否如此?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对该词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一、1.第一句描写浩瀚的沙漠,呼啸的狂风,漫天的尘土,暗淡的阳光,衬托出战事的紧张艰苦。( 考查学生对诗歌中写景的作用的把握。写景是诗歌的重要内容,但在具体诗歌中写景的目的是不同的,有的写景是为了抒情需要,有的写景是为写事而起烘托作用的,本诗的写景就是烘托所写之事。)
2.“红旗半卷”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3.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可以想象到唐军在战场上勇猛善战的情景和捷报传来时的振奋喜悦情景。
二、诗眼是“锁”字。满庭春色,闭锁于高墙之内,无由泄漏;宫女的华年,也锁于重门之内,白白消逝。由这“锁”字,自然地引出下面两句“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多少年轻女子被掠进皇宫,终身禁锢于宫墙之内,青春活活葬送。这是古代女子的悲剧。古典诗歌中描写宫廷生活的“宫词”,常取此为题材,为不幸的宫女倾诉苦衷。武衍这首宫词,以深切惋惜之笔,借景托情,描写宫女被禁锢的悲哀和渴望自由而不可得的怨恨之情。设计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出这些经古人锤炼出的字妙在何处。回答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
三、1.“明月”用以象征(比喻)词人美好的理想和高洁的人格;“云”则象征(比喻)奸佞小人。“明月”多被“云”遮,含蓄地抒发了词人含冤被贬的愤懑之情。(考查表达技巧,分析“明月”和“云”具有的象征意义。象征是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技巧,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象征的作用在于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同时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如“夜来风叶已鸣廊”,中秋之际,西风飒飒,落叶萧萧,既烘托了悲凉的气氛,又引出了下句词人的迟暮之悲。又如“月明多被云妨”,借眼前之景,暗寓对小人当道、才高人妒、忠而见谤的现状的愤懑之情。 (此题考查表现手法,诗人写景往往是为了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和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借以抒发。)
四、1.桂花;淡黄的颜色,浓郁的香气。
2.这首词一反传统,以议论为主,称赞桂花“第一流”、“冠中秋”,并且批评先贤(不曾将“桂花”纳入笔底),为桂花抱屈,议论也能充满诗意,可谓别开生面。(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是两个概念,表达方式是指说话写文章时所使用的种种形式、手段,常见的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表现手法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思想认识、情感态度而采用的艺术方法,常见的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烘托、托物起兴、乐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