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斑斓色彩绘“情”“意”

作者:曹振荣




  欲出鸿都门,阴云蔽城阙。
  宝剑黯如水,微红湿余血。
  白马夜频嘶,三更霸陵雪。
  
  温庭筠对光和色的感觉特别敏锐,体现于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意境,往往不像传统的中国画,更像西洋画。《侠客行》将阴云的灰暗、宝剑的微光、血迹的淡红、奔马的素白、夜色的浓黑、飞雪的晶莹,巧妙地穿插编织于诗中,使其互相对比,又互相融合,构成了一个调子和谐而又层次丰富的画面,很好地烘托出主人公——一位侠客的身份和情怀。借斑斓色彩绘形抒情,成为本诗的个性特色。
  “欲出鸿都门,阴云蔽城阙”,彤云密布,整个城池都被遮蔽在一片阴暗之中,这是侠客所处的恶劣环境。世路艰辛,前路未卜,郁悒萦怀,心情苦涩,环境描写烘托出侠客义无反顾、知难行侠的坚毅性格。
  “宝剑黯如水,微红湿余血”,侠客的宝剑寒光如水,刀锋如芒;“微红”是仇敌的“余血”,可想宝剑之锐利。正面以“色”描绘剑之锋利,侧面烘托了侠客仗剑行侠的英姿壮采。
  “白马夜频嘶,三更霸陵雪”,侠客的白马为漫漫黑夜带来亮色,马嘶给寂静寒夜下的大地增添活力。黑白冷色营造出的清冷孤寂、旅途萧瑟的气氛,反衬出侠客于天寒地冻之中英勇奋进的雄姿。侠客自鸿都门(洛阳)出发,三更时分到达霸陵,霸陵却是以白雪迎接侠客,既照应了开头天气,也蕴藏着深刻寓意,侠客由阴云蔽城的洛京到达白雪铺地的霸陵,由阴云到白雪巧妙暗示侠客行侠的目的。而诗人所寄寓的无限感叹自在言外,温庭筠终生坎坷,正是借对可钦可敬的侠士精神的赞美,抒自己抱负不得施展的感慨。
  借色彩绘形抒情,这种手法在古诗中并不少见。略列几例看看:
  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四首》),“黄鹂”对“白鹭”,“翠柳”对“青天”,“黄鹂”对“翠柳”,“白鹭”对“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绚丽图景,一派生机,一片春色。“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绝句二首》),漫江碧透,白翎水鸟掠翅江面;满山青翠欲滴,遍野鲜花红艳无比,像燃烧的旺火,绮丽灿烂。碧衬白,碧白生辉,青衬红,青红竞丽,就像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令人目迷神夺。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春天的早晨,江边的红花映着阳光比火都红,江水墨绿醉人,色彩明亮鲜艳,生趣盎然。这些都是以斑斓色彩绘景物之“意”。
  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青山如黛,白鹭飞翔,桃花粉红,春水碧绿,鳜鱼肥硕,青箬笠,绿蓑衣,色彩明丽柔和,春意盎然,是烟雨迷蒙的江南春钓图,寄托作者热爱自然、追慕自由的情趣。柳中庸的《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金河、玉关、白雪、青冢、黄河、黑山,色彩瑰丽;并且白、青、黄、黑四种颜色同时出现在一联之内,交相辉映,诗歌形象有色泽美;加上富于动感的马策与刀环,交织成一支雄壮威武的军人进行曲。然而,冠以“岁岁”、“朝朝”叠音词,此瑰丽景象对于有家难归的征人来说,顿显重复和乏味,“怨”情自然表出。王实甫《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蓝天白云,黄花满地,西风凄紧,北雁南飞,霜林染红,是色调浓丽、情感浓郁的油画。萧瑟的秋景与莺莺悲凄的心境化为一体,诗意的迷惘和浓浓的哀愁,构成出诗情画意的动人色调。这些皆为借斑斓色彩绘诗人或诗歌之“情”。
  而李贺更是重视色彩,且运用娴熟,能构成独特意境。其“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雁门太守行》),以压城的黑云暗喻攻城的敌军嚣张骄横,以阳光下闪光的铠甲隐指守城将士的威武气概,色彩鲜明,对比强烈;鏖战到晚上,晚霞中大块大块胭脂般的鲜红血迹凝结成一片紫色,场面悲壮惨烈,却用秾艳斑驳的色彩描绘,奇诡而妥帖。
  这些诗人,像温庭筠一样,都是高明的画家,善于着色,给描写对象涂上各样新奇色彩,画面有层次,意境有诗意,以斑斓色彩描摹形象,以显其“意”,以抒其“情”。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