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模拟试题(五)
作者:朱建忠 赵文均
9.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不同时代不同人群心目中的长城所象征的底蕴之所以并不一致,是由于人们视角和价值取向的差异。
B.长城对中华民族的“另一番意义”是指长城在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C.作者说“中国不再需要孟姜女”,表明了他对孟姜女哭长城的民间故事持否定态度。
D.长城雄伟博大的景观能激发人们的豪情壮志,这种豪情壮志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10.根据原文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长城就自身价值来说,原是“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的战略防御设施。为了“有备”,今天依然需要维护和修复长城。
B.标榜“众志成城”、斥长城为废垒墟墙的清政府深陷闭锁的泥潭,正是由于清政府没有认识到长城的积极意义。
C.共和国的缔造者们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世代传唱,顺应了中华民族对长城积极效应的认同心理。
D.由于长城的护卫,古丝绸之路沿线出现了繁荣的商贸交流的景象,由此兴起了许多颇具规模的文明古城。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养竹记
■ 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篲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苦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
(选自《全唐文》卷六七六)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竹本固,固以树德本:根B.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假:借
C.而见贱俗人之目 见:看见D.竹心空,空以体道 体:体验、体悟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居易以拔萃选及第 ②以其有似于贤
B.①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①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②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D.①不终日而毕 ②一蹴而就
13.下列加点词语的指称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犹贤之于众庶 众庶:凡俗、普通的人
B.刑余之材,长无寻焉刑余之材:被砍割剩下的竹子
C.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 长者:指德行高尚的人,这里指关相国
D.其后之居斯者 者:指代“白居易暂住的东亭”
1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叙述了关相国私第的竹子经历了关相国对它们爱护有加、后遭人任意砍伐、再后来作者精心扶植重焕生机又送给他人的遭遇。
B.作者写作这篇文章,其实是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以便让居住在这里的后人和当时的用人者读到后有所启发、借鉴。
C.作者认为培养人才犹如养竹,人才虽然难得,可是爱惜和识拔人才的人更为难得。文章婉转曲折,流畅自然。
D.文人士大夫喜欢竹子的原因,不仅在于它的自然外观,更在于竹子的自然性状所比附的人的品格情操的象征意义。本文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
四、(17分)
15.(8分)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3分)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选自《史记·游侠列传》)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望江南
■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超然台:密州北城有台,名超然台,苏轼让人修葺一新,经常登临游玩,并且写了《超然台记》那篇有名的散文。寒食:节名,我国民间习俗,寒食后两天是清明节。
(1)“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这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美好景象?试分析句中“暗”字使用的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读这首词,说一说作者是如何抒写自己的思乡之情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面摘自中学生习作的句子都有文学常识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