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2008年第3期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作者:佚名




  1.D (A,fei fei fei fei B.ji ji ji ji C.mei mei mo mo D.gu jia jia jia) 2.A(“不可思议”是不可想象,不能理解的意思,用在此处不当,应改为“不可理喻”;“耸人听闻”指故意说出夸大的语言,此处应用“骇人听闻”;“鸡蛋里挑骨头”是贬义,不能用在此处。) 3.B(“给予”可用于上对下。也可以是平级之间的,可用以比较抽象的事物,也可用于具体的、一般的事物。“赋予”一般是上对下,用于比较抽象的、重大的事情。“给予”可带名词性的宾语,也可带动词性的宾语。“赋予”只带名词性的宾语。“偶尔”指间或,有时候,也指偶然发生的。“偶然”指事理上不一定发生而发生的,超出一般规律。“板滞”形容文章、图画、神情等呆板。“呆滞”形容人表情迟钝、不活动,也指经济上不流通、不周转。) 4.D(A项“看到”与“声音”搭配不当,应该在“发情的毛驴”前加上“听到”;B项“大概”和“多”不能连用;C项“不仅……还……”是递进关系复句,后面C的比前面的更进一层,应该把“懂得治理天下”与“识得弯弓射大雕”位置调换。) 5.D(拖欠) 6.A(A项介词,“把”/连词“因为”;B项两个都是人称代词“他的”;C项两个都是构成所字结构;D项两个都是介词“在”。) 7.C(①是没有父亲的小孩儿询问父亲的一般表现;⑤是老父的行为;⑥是寻父后艾子诚的一些情况。) 8.C(“寻遍了大小城镇”有误,因为艾子城的父亲是畏罪潜逃的,他推测父亲会躲在偏远山区;所以他一直在偏远山区中寻找。) 9.(1)比长/或欲妻以女/子诚固辞日/乌有其父流离/而其子安处室家者/始知其有志于寻父,徒以孀母在堂/不欲远离耳。(2)①即使他妻子也不知道他的去向,只仿佛听说他好像出了山海关。②如果遇上父亲,活着就父子俩一块儿回来;死了就背他的尸骨回乡;如果找不到他,宁可老死在路边,决不独身活着回来见大家。 10.(1)点明时间和地点,写宁静的春宫夜深,花香袭人,本为乐景,在此以乐景反衬宫中人的怨情。(2)诗中写的是一位幽闭深宫的少女,作者用一连串的动作反映了她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在宫中花香月色无边的春夜,她百无聊赖地卷珠帘。斜抱云和,凝望昭阳宫,写出了她幽闭深宫的深深怨情。 11.(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2)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2.B C 3.B(这样命名体现了社会风格的不能重现的特点。)14.拥有最佳社会风格的作家或流派的风格改造或提纯了时代风格,成为民族精神乃至全人类精神中的美学精英而经得起时间的淘洗,它作为后代美学的营养而其风格不能重复。 15.因为古代书法、绘画体现了艺术家的个人独特风格,艺术家的个人独特风格又体现着时代的风格,带有那个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的特征,因而无法伪造。16.重新认识那些经历了悠久的岁月而已经被人们遗忘了、丢弃了的历史传统和文化遗产。 17.因为在东方,并没有出现过像西方文艺复兴运动那样震动强烈、影响深远的变革,但是东方文化艺术自身蕴藏着变革的要求。 18.画线句子使用了拟人和排比的手法来写石碑,说明石碑记下几千年华夏文明的演变和发展,记下了坚贞不屈、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后人再创造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19.属于导语部分。主要作用有: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0.通过场面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对比(反衬)的手法来描绘人物,消息抓取人物在公交车上勇斗歹徒的场面,对两名记者的语言、动作描绘比较细腻,还用一般群众和两位司乘人员的冷漠表现与两名记者的见义勇为作对比,突出了两名记者见义勇为,尽忠职守,维护正义的精神面貌。 21.社会治安需要全社会的人们来维护,需要每一个公民的参与和配合。这两位司乘人员的行为令人不齿,当歹徒行凶之时,只有勇敢地挺身而出,才能为社会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歹徒下车后,司乘人员有责任及时把两位记者送到医院救治;两位司乘人员的行为纵容了违法犯罪,对社会风气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22.孩子参加高考,家长特地参加高考家长心理辅导,把孩子送进旅店的高考包房,甚至请假陪孩子考试。漫画反映了现代家长望子成龙,催热高考经济的现实。 23.小女孩(眼睛一转):医生,我保证认真吃药,不打针了,行吗?青年男子(严肃):不行。打针才能快速杀死病菌。中年妇女(温和):别怕,阿姨打了几十年针了。阿姨打针一点儿也不痛。 24.略。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