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古诗鉴赏备考经典材料(上)

作者:王艳汝




  近年来古诗鉴赏在高考语文中所占的分量稳步提升,但有些师生在古诗鉴赏方面还面临理性规律与感性材料的双重匮乏。其实从2002年至今,高考古诗鉴赏的主阵地一直就是作品最具特色的艺术手法及其表情达意之妙。而且从不回避经典篇目,这就为我们今后的复习备考指明了方向——锁定经典。规范表达。
  为此,笔者把教材中的古诗逐篇梳理,提炼出了七十则经典材料,对其中所用的特色手法及其表情达意之妙作了较为规范的解读,以期对广大考生有所裨益。
  1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氓》)
  首句以桑叶未落时的美丽起兴,又把这美丽比作女子年轻的容颜;后两句把女子沉醉于爱情比作鸠鸟贪食桑椹,形象地表现了这一行为的悲剧性与危险性。
  2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
  以鸠鸟在河畔欢快地鸣叫起兴,引出君子对淑女的爱恋。
  3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关雎》)
  以采摘荇菜起兴。并把获得女子芳心、与心爱女子交好,比作采摘荇菜一样飘忽不定、难以捉摸。
  4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
  用蒹葭之状起兴,营造了一种苍凉迷茫的氛围,引起下文对芳踪飘忽的伊人的追寻。
  5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乐景写哀,用春色的美丽反衬征人内心的离别之痛;今日回家“雨雪霏霏”之景更和昔日出征之景对照鲜明,反映战争带来的伤痛。
  6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眦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
  用“江离”、“辟芷”、“秋兰”、“木兰”、“宿莽”等香草,比喻高尚的品德;用采摘佩戴这些香草的行为,比喻诗人加强自身的修养。
  7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踏。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孔雀东南飞》)
  用赋的手法,极力铺陈渲染了兰芝辞行之前梳妆的场面,表现她的美丽与自尊。
  8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行行重行行》)
  以鸟兽依恋故园的画面比喻游子对家人的依恋,也暗含思妇对游子的思念。
  9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比喻诗人如高山大海般宽广的胸怀,表现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以“周公吐哺”的典故自我期许,表现诗人礼贤下士、一统天下的远大抱负。
  10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以笼中鸟依恋旧林、池中鱼思念故渊自比,生动地表现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11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时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用五岳、赤城、天台这些高大的事物,从侧面衬托出天姥山的高峻巍峨。
  12 但见悲鸟号枯木,雄飞呼雌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对“悲鸟”、“子规”等意象的描绘,渲染孤身攀登蜀道的凄凉氛围,为主旋律的再次响起做铺垫。
  13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用黄河东流不回比喻韶华易逝,以黄河水流的壮阔永恒反衬自己生命的渺小短暂。
  14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写残缺的“山中月”、破碎的“水中影”,寓情于景,抒发自己对故人的眷恋之情和想见而不得的遗憾。
  15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各城闻笛》)
  作者在客居洛阳的夜里,听到具有惜别怀远之意的“折柳”曲,触景生情,引发了浓烈的思乡之情。
  16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
  “长安月”、“捣衣声”、“秋风”三者交织成立体的秋夜图,使主人公触景生情,引发怀念远在玉关的征人的深情。
  17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诗人不写自己身困长安、生死未卜的处境,也不说自己如何思念妻子,而是神驰千里,虚笔推想妻子望月思人忧心忡忡,伉俪深情感人肺腑。
  18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双照”既感伤“今夜”的“独看”,又回忆往昔的“同看”,更虚笔预想未来的团聚,“何时”流露出热切期望。
  19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因国破而悲怆感伤,移情于景,设置了花似溅泪、鸟若惊心的哀伤画面。
  20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描写庭院草色碧绿、黄鹂隔叶啼鸣的欢快场景,“自”、“空”中透出悲情,以乐景写哀,反衬诗人内心的感伤及武侯身后的寂寞。
  21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
  描绘江碧鸟白、山青花红的美好春光,以乐景写哀,反衬思归不得的伤感。
  22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
  描写微风吹拂的江岸细草和孤独停泊的月夜小舟,寓情于景,暗喻诗人渺小无助的境况,传达孤苦寂寞的情怀。
  23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描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江流、灿烂的星月这些雄浑阔大的景象,以乐景写哀,反衬诗人飘泊无依的孤苦形象和颠簸劳累的凄怆心情。
  24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用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回鸟等意象渲染悲凉的气氛,寓情于景,并用哀猿、回鸟自比,寄予了孤苦无依、徘徊无助的伤感之情。
  25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描绘“落木萧萧”、“长江滚滚”等肃杀而壮阔的画面,用乐景写哀,以自然的宏大永恒,反衬诗人韶光已逝却壮志未酬的悲苦之情。
  26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杜甫《江汉》)
  选取“片云”、“孤月”两个意象自比,“片云”和自己一样漂泊,“夜月”和自己一样孤独,寓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漂泊他乡孤苦无助的悲凉之情。
  27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杜甫《江汉》)
  设取暗淡夕阳、瑟瑟秋风等暗喻暮年悲苦的意象,以哀景写乐,反衬诗人处境艰难而壮心不已的情怀。
  28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写洞庭湖将广袤的吴楚大地一裂为二,日月星辰仿佛漂浮其上。用乐景写哀,以洞庭湖磅礴壮丽的景象,反衬诗人漂泊无依、颠连无告的凄凉之情。
  29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江天无尘、明月孤寂的景象,使诗人触景生情,引发了人生短暂、江月永恒的遐思冥想。
  30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先描写月照松间、泉流石上的画面。渲染一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幽雅的山间月夜图;“浣女”、“渔舟”的出场,更以人物的喧闹反衬山林的宁静。
  31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
  幽怨呜咽的笛声,触发征人的思乡之愁;虚笔推想妻子的“金闺万里愁”,夫妻的感情更显浓厚。
  32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
  选取“青海”、“雪山”、“孤城”等意象,描绘一幅悲壮而迷蒙暗淡的景象,寓情于景,蕴含着征人戍边的艰苦、孤寂和重任在肩的使命感。
  33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见到暗含惜别怀远之意的陌头杨柳。触景生情,勾起了对在远方征战的丈夫的思念与对当初鼓励丈夫求取功名的追悔。
  34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以源远流长的黄河和高达万仞的山峰为孤城铺设背景,衬托边城的偏远孤寂,渲染边塞雄浑苍凉的氛围。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