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讲究过渡 流转自然

作者:何效明




  初稿
  
  站直了做人
  两千年前的一汪秋水边,风轻轻地拂过芦苇荡,浮起一片秋光。庄子身后,是请他为相的楚国使者。面对荣华富贵,庄子“持竿不顾”,依旧陶醉于悠然的隐者生活,只留给使者一个背影,坚挺直立的背影。
  (这是一篇议论类散文,开篇不俗。描写两千年前的一个耐人寻味的历史画面——庄子垂钓图。用笔简练却生动传神。以庄子弃楚国给予的豪华富贵于不顾这样一个具体形象的场面引出了本文的话题即中心论点——站直了做人,颇有散文味。不足:缺乏对庄子形象的分析。应由此明确揭示本文中心。从而与下文论证的展开衔接紧凑。)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每个人都向往拥有高尚的人格,做一个成功的人。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在纷纷扰扰的浊世中,把握人格的底线,站直了做人呢?往事越千年,回溯历史长河,我们总能找到一些闪亮的名字,他们总是站直了做人。
  (此段展开论述。运用设问,启人思考,并领起下文。段首引用“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显得有些莫名其妙,与主题没什么关联,应删改,并注意与上文衔接。)
  楚大夫沉吟江畔,至死不悔;
  陶渊明封印辞官,饮酒采菊;
  朱自清拒绝“美粉”,毅然决然……
  纵使受尽排挤,颠沛流离,屈原仍不易高尚之志,这是他的坚定;纵然生活清苦,粗布麻衣,陶渊明也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是他的志气;纵然忍饥挨饿,贫病交加,朱自清也不吃美国的救济面,这是他的气节。在他们的一番坚守中,迁客骚人写就了千古文章,仁人志士成就了万载英名,他们的背影早已模糊,但在后人的脑海里,总是挺直了脊梁的顶天形象。
  历史上还有许多人,他们为了不同的目的,不顾自己已严重弯曲甚至畸形的脊柱。
  华歆醉心名利,汲汲富贵,致使管宁割席与之绝交;
  扬雄趋炎附势,巴结王莽,招来天下文人千载鄙弃;
  吴起为得将名,杀妻取信,遭到世间百姓万代唾骂。
  (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充分有力,事例典型,加之排比和整句的运用,很有气势,感情充沛。产生了较好的论证效果。小作者对正面的事例有适当的分析,非常难得。但对反面的事例缺少必要的分析和总结;进行正反论证的两个层次之间的过渡有些突兀。)
  当今社会中那些腐败分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利令智昏,为了一己之利祸国殃民,一旦东窗事发。以后的人生再也挺不起胸膛。
  (联系现实很有必要和针对性,但不够充分,不足以给令人警醒。)
  人生是漫长的旅程,追求中总有失落。在对历史的叩问中。我们明白,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学学庄子,只要站直了,不丢掉自己为人的底线,迷惘中总会又见希望。也许你向往风筝高挂天际,但只有把握了你的高度,才不会失去方向。站直了做人,疏通人格之泉,河流才不会蒸发干涸。
  当我们重整行装,准备启航时,你站直了吗?
  (结尾收束全文,呼应开头。运用比喻,再一次强调“站直了做人”的重大意义。末句发问,既是强调,也是提醒,启示每一位读者联系自身,反省自身,启人深思。)
  
  点评
  “站直了做人”是一个非常切合现代中学生实际的话题,有引领学生学会做人,学做高尚的人的积极意义,同学们也有话可说。作文的关键是怎样把话说好。把文章写精彩。小作者进入高中阶段初写议论文,能够做到开头形象生动,引出观点,全文立论集中鲜明,谈古论今,用例丰富典型。灵活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并且能联系现实,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实属不易。文章论证思路清晰,句式整散结合,语言富有文采,应该说是一篇比较成功的议论类散文。但本文也存在初写议论文的通病:仍然缺少必要的分析和过渡衔接语,使文章略显单薄。
  
  修改稿
  
  站直了做人  王晏瑶
  两千年前的一汪秋水边,风轻轻地拂过芦苇荡,浮起一片秋光。庄子身后,是请他为相的楚国使者。面对荣华富贵,庄子“持竿不顾”,依旧陶醉于悠然的隐者生活,只留给使者一个背影,坚挺直立的背影。
  穿越悠远的历史时空,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样一个拒绝权势媒聘、坚守自我持守的高大形象。作家鲍鹏山说,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那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
  尽管“不可企及”,古今多少人心向往之,正如孟子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大丈夫都向往拥有高尚的人格,做一个挺直的人。然而在纷纷扰扰的浊世中又有多少人能把握住人格的底线,站直了腰杆挺直了脊梁做人呢?往事越千年,回溯历史长河,我们总能找到一些闪亮的名字,他们和庄子一样,站成一棵棵让世人“无法企及”的大树。
  楚大夫沉吟江畔,至死不悔;
  陶渊明封印辞官,饮酒采菊;
  朱自清拒绝“美粉”,毅然决然……
  纵使受尽排挤,颠沛流离,屈原仍不易高尚之志,这是他的坚贞;纵然生活清苦,粗布麻衣,陶渊明也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是他的志气;虽然饥病交加,痛苦难耐,朱自清也不吃美国的救济面,这是他的骨气。或排挤打击,或权势重压,或生活困厄,都摧毁不了他们的尊严,磨灭不了他们的气节。他们在一番矢志不渝的坚守中,成就了万载英名。他们的背影也许早已模糊,但在后人的心中,他们总是挺直了脊梁的顶天形象,那是仁人志士们以自己高尚的人格筑起了不朽的丰碑。
  然而,还有许多人,他们为了功名富贵,不顾自己已严重弯曲甚至畸形的脊柱,深陷历史的耻辱的泥淖之中。
  华歆醉心名利,汲汲富贵,致使管宁割席与之绝交;
  扬雄趋炎附势,巴结王莽,招来天下文人千载鄙弃;
  吴起为得将名,杀妻取信,遭到世间百姓万代唾骂。
  他们利欲熏心,卑躬屈膝,奴颜媚骨,丧失了作为人应有的尊严和人格,赢得身后千古骂名。
  非独古人,当今社会中那些腐败分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胡长清、成克杰、陈良宇之流,利令智昏,为了一己之利祸国殃民,一旦东窗事发,以后的人生再也挺不起胸膛。
  人生是漫长的旅程,追求中总有失落。在对历史的叩问中,我们明白,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学学庄子,只要站直了,坚守自己为人的底线,迷惘中总会又见希望。也许你向往风筝高挂天际,但只有把握了你的高度,才不会失去方向。站直了做人,疏通人格之泉源,人生之河流才不会蒸发、干涸。
  当我们重整行装,准备启航时,你站直了吗?
  
  点评
  观点鲜明,论证充分,充满激情的议论类散文在高考作文中十分受宠,因为这类议论文显现了考生的思想火花,加之飞扬的文采和激情满怀的表达,极易俘获阅卷者的心。《站直了做人》已经初步做到了这一点。修改稿与初稿相比,在分析事例和段落之间的过渡衔接方面得到很大的提升。比如,开头对庄子形象的认识和分析,由表及里。揭示实质;引用作家鲍鹏山的话恰到好处地突出庄子的不俗,也突出了本文的观点。再如,论述部分强化对正反事例的分析,对比鲜明。很好地强调了文章的论点“站直了做人”的重大意义,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另外,对文章的过渡语作了精心的设计,如“尽管‘不可企及’,古今多少人心向往之”、“他们和庄子一样”、“然而,还有许多人”、“非独古人。当今社会中那些腐败分子又何尝不是如此”等等语句的添加。使文章的上下文过渡衔接自然,加之首尾的呼应,全文给人以浑然一体的感觉。可以说,文章结构的严谨源于衔接的自然,衔接的自然源于思维的缜密(尤其是对事例的精辟分析)。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