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唯有牡丹真国色

作者:曹保顺




  牡丹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有“国色天香”之称,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
  牡丹之所以被称为“牡丹”,须从“牡”、“丹”二字的本义说起。自古至今,“牡”都表示兽类的雄性,“牡牛”即公牛,“牡马”即公马。左边的“牛”并不仅仅表示牛这种特定的畜类,而是泛指各种畜类。而之所以以牛表意是因为牛在古人的生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农耕中是人类的主要帮手,在祭祀中则为祭牲的第一等级,所以它可以被视为“六畜”之首。进而成为各种牲畜的代表。“牡”既然表示雄性,又很自然被引申开去表示一些具有某种雄性特征的事物。雄性的动物,一般都比雌性形体硕大,因此在传统称名的习俗中,“牡”又可表示“大”,而“牡丹”之“牡”也正揭示了这种名花的特点——花朵奇大。“丹”字本义即为“朱砂”。朱砂是古人染红色的主要原料。所以“丹”字又有“赤”义,所谓“丹心”就是赤红之心,“丹顶鹤”就是指头顶赤红的仙鹤。显然,“牡丹”之“丹”,又对应着这种名花的另一特点——花色红艳。
  牡丹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进入了文学领域,此后,歌咏牡丹的名作不胜枚举,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咏物诗创作。据传,有一次唐玄宗在内殿观赏牡丹时,问及牡丹之诗何者为首,陈修已奏曰,当推李正封,其诗有句“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牡丹自此便有“国色天香”之称。唐代刘禹锡诗云:“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色、姿、香、韵俱佳,故《本草纲目》称:“群芳中以牡丹为第一,故世谓‘花王’。”唐诗有“翠雾红云护短墙,豪华端称作花王”。唐徐夤赞“万万花中第一流”,唐时王公贵族以观赏牡丹为热,白居易有“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牡丹花姿美,花大色艳,富丽堂皇,雍容大度,欧阳修赞曰“天下真花独牡丹”,故牡丹有“富贵花”之号。
  在歌咏牡丹的名作中,有的从不同角度描写赏花人形象,如“情愿扛壶人醉乡”(段应式《牛尊师宅看牡丹》),这是豪放性格的赏花人;“不必繁弦木必歌,静中相对更情多”(吴融《红白牡丹》),这是内向的赏花人。“待到天晴花已老,不如携手雨中看”(窦梁宾《雨中看牡丹》),这是雨中来赏花的;“高低深浅一阑红,把火殷勤绕露丛”(温庭筠《夜看牡丹》),这是夜里来赏花的。还有描写赏花人的心理变化的,如王建有首《题所赁宅牡丹花》诗,全诗细致入微地描写了赏花人的一系列心理变化过程。咏花抒怀之作中赏花人的形象;大多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再现,因此我们也就从这些诗作中感受到诗人们思想感情跳动的脉搏。
  有的通过牡丹表达他们对劳动人民困苦生活的同情。这是唐人吟咏牡丹之作中思想性最高的,白居易的《秦中吟》之十《买花》诗可作为代表。其诗云:“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谕。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全诗通过对京城豪门争相购买、赏玩牡丹花风气的描写,深刻揭露出当时社会极端不平等的残酷现实,主题十分鲜明,发人深省。而诗歌的高明之处更在于,如此显豁的社会主题,并不是由作者直接出面加以申明,而是巧妙地通过一个旁观者“田舍翁”的感叹而揭示的。
  有的借牡丹以寄慨身世。如唐文宗开成三年的暮春时节,李商隐在长安应试博学鸿词科落第,由长安动身回径原,途经回中,住在逆旅,恰遇苦雨天气,院子里的牡丹刚刚绽苞,就被一阵狂风疾雨打落。诗人回想往事,触景生情,写下了著名的《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其一:“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舞蝶殷勤收落蕊,佳人惆怅卧遥帷。章台街里芳菲伴,且问宫腰损几枝。”回想当年京城赏花,而今却在这里“忽相期”,水亭暮雨,微寒犹在,那被雨打残的牡丹实在令人可惜。诗人借牡丹作比,由自己的沦落想到亲朋的失意,以小见大,寄托遥深。
  有的借牡丹抒发感慨。如白居易的《惜牡丹花》:“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历代多愁善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不厌,而白居易这首《惜牡丹花》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此诗却一反常情,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颖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
  有的借牡丹传递爱情。《诗经》中热恋的青年男女就相互赠以芍药。李白曾写《清平调》三章,借吟牡丹来赞扬杨贵妃的美貌,其中第一首最为出色,“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而这其中最令人拍案叫绝的又是一开始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所有立意、构思都是从这一句逐渐展开的。句中两个“想”字,化实为虚,虚实结合,把唐玄宗此时最为得意的“名花”与“爱妃”非常巧妙地联系起来,天上那多姿的彩云,犹如贵妃翩翩的霓裳,而眼前这娇艳无比的牡丹,恰似贵妃的花容月貌,盛开的牡丹和美艳的妃子,正所谓“国色天香”,就这样被李白轻而易举地用短短的七个字,天衣无缝地联系在一起,真是别具匠心,妙不可言。既然第一句是一笔两到,以花喻人,那么接下来的诗句自然也就笔笔是花,又句句写入了。
  最后,牡丹在成为文学作品吟咏对象的同时,还产生了许多趣闻轶事、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所有这些都影响和加深了我国人民对牡丹的喜爱。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