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徘徊于此岸彼岸间的灵魂
作者:唐金龙 安素英
“尽职、本分、坦白”的父亲,与常人相异之处仅在于他“更沉默寡言一些”。然而,正是这位看似平庸的父亲却做出了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举动:毅然决然地离家,走进了一种漂流的生活状态。直到终老,他再未离开过那条“用含羞草特制”的船。
“父亲”义无反顾地选择与河流终生相伴的原因似乎是难以捉摸的。但长期以来“河的第三条岸”这一充满理想光环却又遥不可及的意象,令很多人心驰神往。那是人的心灵在家庭、社会甚至人生中无所依凭时的一种精神支撑,具体在本文中便是“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
母亲是一个我们在文学作品中司空见惯了的形象:她善良勤劳。渴望幸福生活但又因循守旧。她对父亲的理想不理解,不支持,知道父亲的行动后,她只有一句“如果你出去,就呆在外面,永远别回来”。对于父亲的举动,她觉得羞辱,但在物质方面她却“总是把食物放在我轻易就能偷到的地方”。
而“我”每天放置在河边的食物,是父亲这种“漂流状态”得以维持的原因之一。“我”是父亲精神的理解者和支持者,“我”还是父亲理想的继承者,所以孤独的父亲需要“我”。“父亲,孤独地在河上漂流的父亲需要我。”“我”甚至下定决心“无论何时,我会踏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我”对“父亲”的这种追求似乎全力支持,但对于“父亲”的行为,“我”的内心又不甚理解,当父亲接受“我”的提议后,我浑身战栗,害怕极了,甚至“发疯似的逃掉”。把父亲看作是“另一个世界来的人”。而自己则被冰冷的极度恐惧感彻底淹没。
神秘的土地,如火的骄阳,绵延的雨季,缓缓流淌的河流……希望抑或绝望,灵魂因困惑而萎靡。父亲无论怎样漂浮都走不出生他养他更有着他生命延续的此岸,但父亲终归还是开始了漂泊,在那种令人窒息的绝望中,携着灵魂的失落与精神的孤独踯躅上路。
现实中的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此岸,但真正能够将精神凌驾于肉体之上的又有几人?
作者似乎在讲述一个关于灵魂的寓言。过去或者未来。作为一种精神绝对自由的至境的彼岸,毫无疑问是虚幻的。人们都在上下求索,但很多时候结果又都同父亲一样——我们到达不了那个美轮美奂的彼岸。于是,命运便在“孤独——漂泊——孤独”的轮回中延续。
但幸运的是,无论如何,我们都在选择“漂泊”,哪怕最后我们还是在“尽职、本分、坦白”中终老,可我们毕竟有过了对“河的第三条岸”的向往和追寻。因为不管到达与否,“又宽又深,一眼望不到对岸”的生命河流都需要我们穿越,不管是乘风破浪还是长眠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