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拍摄心灵的风光

作者:曹保顺




  写景状物类散文属于抒情散文的范畴,它的特点是通过对自然界丰富多彩的形象进行艺术地加工、刻画,来表达特定的情感和思想。
  就写景而言,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征,把景物写真、写细、写清;其次要把景和情有机地结合起来,或触景以生情,或缘情而写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须记住“情为主,景是客”,写景只有“情景交融”,方能“物我双会”。正如王夫之所说:“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 ’
  状物类散文多为托物言志,有的着眼于对“物象”实体的描绘,也有的重在“物象”精神内涵的揭示,通常是以物寄情或因物生情。无论如何处理,都应当抓住特点,展开联想,使“物”之内情与外形达到和谐的统一。
  就方法而言,大体有以下几种:
  首先,变换观察角度,突出景物全景。如帕乌斯托夫斯基的《发现世界的艺术》:“我抬眼朝窗外望去,只见南面升起一片沉重的乌云,高高地遮住了半个天空。乌云在电光中不住震颤……您瞧,那儿的森林全黑了,怪吓人的,这是乌云的影子把它罩住了。您再往远处瞧,那儿有一片淡黄和淡绿的光斑,这是给透过云层的太阳光照的。而最远的那片森林整个儿沐浴在阳光里。看见了吗?就像整个儿都是用纯金打成的,玲珑剔透。好比一堵奇特的雕花金墙,或者说像在地平线上拉起了一幅季赫温刺绣能手用金线绣出的锦缎。现在您往近些看,看那片云杉。看见针叶上青铜色的亮光了吗?这是因为那堵金墙的缘故。它把自己的光投到了云杉上。反光呗……”在这段文字中,作者不断地变换观察角度,从仰视、远观、近观等不同的角度,写出了自然界景观的变化。突出了景物全景。
  其次,调动多种感觉,突出景物的可感性。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这段文字作者用各种艺术手段把听觉、视觉、嗅觉等沟通起来,如荷香本是嗅觉的可感形象,作者却把它比作“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使其转化为听觉的形象,启迪读者更加深远的联想和想象。
  再次,注意虚实结合,扩大想象空间。写景应形象逼真,如若亲见。而对景物的描写又不可太实,还要加上作者的独特感受,加工创造出情景交融、引人联想的深远境界。如罗莎·卢森堡的《狱中书简》:“我坐在沙发上,发现映在窗玻璃上的玫瑰色的反照,非常惊异,因为天空完全是灰色的。我跑到窗前,着了迷似的站在那里。在一色灰沉沉的天空上,东方涌现出一块巨大的美丽得人间少有的玫瑰色的云彩。它与一切分隔开,孤零零地浮在那里,看起来像是一个微笑,像是一个来自陌生的远方的问候。我如释重负地长吁了一口气,不由自主地把双手伸向这幅富有魔力的图画。有了这样的颜色,这样的形象,然后生活才美妙,才有价值。不是吗?我用目光饱餐这幅光辉灿烂的图画,把这幅画的每一线玫瑰色的霞光都吞咽下去,直到我突然禁不住笑起自己来。天哪,天空啊,云彩啊,以及整个生命的美并不只存在于佛龙克,用得着我来跟它们告别?不,它们会跟着我走的,不论我在哪儿,只要我活着,天空、云彩和生命就会跟我同在。”
  最后,运用多种手法,突出景物特点。写景状物,要从客观事物的整体出发,不拘一格地从多方面加以描绘。如冯君莉的《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我扑向七月的清晨,深深地呼吸着雨后甜润的空气。瞬间,我惊住了,像是无意中扑进一幅巨大的画卷,失去了中心和方向。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草滩上生长着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那草滩的绿,绿得娇嫩;那菜花的黄,黄得蓬勃;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蓝得深沉。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这段文字,作者采用比喻、反复、对照等手法,不拘一格地对油菜花的黄和湖水的蓝从多方面加以描绘,突出了景物的特点。
  不该忽视的美
  谢 菁
  曾经在泰山观日出,曾经在九寨饮冰泉,曾经在南京赏雨花。曾经在烟台望仙山……游走在名山大川,在诗情与梦境之中,满心满眼皆是世间绚烂的极致,却于无意间忽视了世间最美。
  说来该感谢上天的眷顾,给我一个契机寻回遗失的美好。
  十四岁时,坐在往黄山山腰的缆车上,远望盘旋在云雾中的飞鸟,总有预感觉得这次旅途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收获——盛景之外的东西,于是便多了几分期待。
  当晚住在山中的旅馆里,山间的雾气似会呼吸一般,在灯光下张张弛弛。闲步庭前,正遇上我们的向导迎面而来。未等我开口。他便兴致勃勃地问道:“有个好地方,去不去?”我立刻来了精神:“当然。”
  那是一处崖边,山风并不很大,却能吹进人的血液中。在心里打一个回旋。再借由呼吸从容而出,打开全身所有的毛孔,于是大山的气息便一拥而入。站在凸起的巨石上远望,一弯新月高悬云海,颇似“姜太公钓鱼”的情状。夜渐深,那月竟似突然有了生命,伸手轻轻拂开笼罩在周身的雾气。随着呼吸的频率,圈圈光华带着迷蒙的水雾荡漾开来。在云中激起阵阵涟漪。本来石雕般的云海顿时活了过来,活泼灵动的笑声飞溢而出,就像荷叶上滚动的露珠似的,滴溜溜打着转,让人觉得心都随之舞了起来。
  “你是怎么发现这里的?”我转头兴奋地问道。
  “传闻黄山之盛在松瀑云泉,所以游人汲汲皆为此来,殊不知那些只是华丽的外表。而这里,是黄山的精灵们狂欢的地方。黄山之灵在这里,夜晚将山魂释放,弯月将山性升华,灵气逼人。常年在山中寻曲觅幽,我又怎么会不知道呢?”向导说。
  我默然,原来自己心中之渴慕,亦不过是一场浮华的梦。然而万千盛景终敌不过心上的一缕月光。铅华褪尽才现本真之美。四处游走,只望能一窥美之极致,却忘记了时时检视最重要的观景之心。忽视了,遗失了,盲目追求表象之美。终落入为游而游的俗套。
  那么人生之路上,我又忽视了多少世间至美呢?终至为生活而生活,为活着而活着?
  那晚,藏了一片月光在心底,取了一缕山魂常伴身旁。从此,心灵便有了起伏的黄山守护,再不被忽略,再不会遗失。
  真的很庆幸赶上了那场心灵之美的盛宴,及时找回了被忽视已久的美丽。
  访鲁迅故居
  郭 风
  这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北京的四合院。这是和当时的寻常老百姓家的住屋一样的。
  这小小的院子里的两棵紫丁香,是他手植的。它们的枝叶披满阳光。它们也和一个伟大的名字联系在一起。院中高大的枣树,正在结果累累。这枣树也曾经和一位伟大的人物,日夕共处有四年之久。
  这一切都是按照他生前居住在这里时的模样布置的。
  这一间小小的花厅,里面没有什么陈设,那么简朴。他自己有时在那里休息。他经常在那里接待来访者和他的学生。有时他的学生也住那里。这一间是他母亲的寝室,是这座住屋里比较宽敞的一个房间,里面有一只破旧的藤躺椅,他常坐在那里,和他的母亲谈话。
  这一间是他自己的寝室,里面更是没有任何陈设,简朴极了。里面只有一只木床,那上面铺着草席。床下放一只陈旧的网篮。他随时准备着,如果发生了什么突然的变故,在不得已时,便卷起铺盖放进网篮,转移阵地再继续战斗。
  这一间便是有名的“老虎尾巴”,是这住屋里最小的一个房间,一间小小的斗室。里面放得下一只小小木桌。两只木椅。就在这里,他写下了多少战斗的诗篇,他为中国人民创作了多少辉煌的作品,和他所有的著作在一起,成为我国人民的骄傲,永恒地照耀着世界革命文学的上空。
  这一座普普通通的北京四合院,这和当时的寻常老百姓家的住宅一样的院落。一位中国的伟大的革命先驱者曾经在这里居住过。
  这一座普通的,但永远令人景仰的住宅,它告诉我:他不仅以他的革命的战斗的一生,以他的全部战斗的诗篇,哺育着我们的下一代,也以他简朴的日常生活。勤劳的日常,生活,以他的刻苦自奉,教育着我们,永远引起我们的深思,鞭策我们奋斗,鼓舞我们不断前进。
  这一座普普通通的住宅,它现在和我们伟大的首都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北京的阳光永远照耀着它的紫丁香和它的枣树。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