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针掉了
作者:茅店月
屋外吹起了风,草帘子前后摇摆,好像被一只瘦长的手拽着,发出含混的声音。天上似乎没有月亮,即便有,也是黄黄扁扁的,寒冷的冬天就是这样,下弦月就是这样,暗淡的,发出萤火虫一样的光芒。这些朦胧的光混合着冷气,从我身后的门缝里钻进来,蹑手蹑脚地跑,越过了破旧的木桌,跨过香炉,在顶棚下面挤眉弄眼。当然,祖母看不到,她身子颤巍巍地挪动着,干枯的头发像井沿边的一把茅草,不时响着嚓嚓的折断声。灯。被她高高地举起来,平稳地悬在空中,发出柔和的光芒,茶褐色的玻璃瓶子里,煤油轻微晃动,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油烟味。我计算着她的脚步,同时计算着时间,在陈旧的老房子里,这个晚上,成了黑白底色的慢镜头回放。终于,祖母走到我跟前,她顿了一下,伸直了腰,然后用干枯的声音说,我掌着灯,你看看吧,看那根针掉到哪里去了!
就这样,我们开始漫无目的地寻找。地面坑坑凹凹,浅淡的或者浓厚的阴影爬在地上,让我不能确定针是不是藏在其中,于是,我也爬下来,两条腿跪着,身子俯下去。仔细查找每一个地方。我用手摸索着,柔软的肌肤贴着地面前行,像土条蛇,对未知的领域进行探索。可惜在数十分钟的忙碌里,我一无所获,身子下面空阔的地板已经被我的裤子蹭出无数痕迹,针,那根该死的针依旧踪影全无。我无奈地站起来,喘下气,祖母撅着嘴,随后开始冗长的唠叨。她的唠叨永远停留在今年夏天的一场暴雨中,漆黑的午夜,水漫过了台阶,汹涌着,灌进房子里,她最先发觉,大声尖叫起来,父亲母亲相继起床,他们拿着木板挡在门口,并用搪瓷碗把水一下一下舀出去。幸好没有把房子泡塌,祖母嘀咕着,可那次进水把地板全泡松了,现在,也不知道针掉进哪个缝隙里。我们相互看着,谁也没有说话,风在院子里响了起来,柴禾堆又发出让人讨厌的声音。祖母眨了下眼,征询我意见似的说,要不要把墙角这些家具搬开看看?
墙角,放着椅子、生锈的水桶、簸箕、落满灰尘的尼龙袋,要搬开的话得大费周章,可为了寻找那根针。我还是满怀兴致地忙碌着。叮叮当当,物体碰撞和摩擦发出了尖锐的声响,在黑夜,寂静的乡村的夜里,显得有些刺耳。无疑,它会打搅一些人,包括我的母亲。那会儿,她正在后院里煎药,用两块砖把药锅支起来,下面点燃麦草,慢慢地。小火炖熬。她走到堂屋里,我正搬最后一把破椅子,松动的椅子腿搬起来不停地咯吱叫唤。母亲说,你要干什么?祖母在一旁说,针掉了。母亲又说,怎么不把吸铁石拿过来啊!祖母有点兴奋地说,都忘记了,你去橱柜下面找一下,把那块吸铁石拿过来。她指着我说。
我端着灯,走到仓房里。这里堆满了粮食袋子和农具,还有几块松木板,散发出浓烈的油脂味。我要找的是一个暗红色橱柜,它靠在进门的右手处,低矮,毫不起眼,我一直忘记了它的存在,只是今天,才重新想起。我弯下腰拉开最底层的一个抽屉,一眼就看见了那片灰色的布,打开,是一块扑克牌大小的乌黑的磁石,沉甸甸地放在手心里。回到堂屋时祖母和母亲还都站在那里,她们满脸庄严地期待着什么,祖母把灯举过了肩膀,橘黄色的光,一层,罩着我的身子。我站在祖母旁边,刚弯下腰,拿磁石晃了一下,就听到“当”的一声,一件细小的金属物已经被捕获。
不过,它不是来自坑坑凹凹的地面,也不是从阴暗的西瓜虫跑动的墙角窜出,它来自祖母棉鞋蓬松的褶皱里。我们都惊奇地站着,并发出哎呀的声音。我翻过磁石,把针捏起来看了一眼,顿时无比失望,因为,那是一根锈迹斑斑的老婆针,是我早些时候扔在桌子上的。
(选自《新散文周刊》2008年2月)
赏析
读这篇文章我们好像在欣赏一部老电影记录片,时光好似倒流到那个年代。寂静的乡村,幽暗的色调,破旧的房屋,乌黑的家具,凸凹的地面,饱经沧桑忧患但已老眼昏花的祖母,丢失一根针的烦恼琐事,等等,一切都是如此真实地向我们走来。在作者童年的记忆里,这是一种令人难忘的场景。“我站着,在乌黑的圆木柱子旁,心里充满了一些美好的期待,接下来的寻找,寻找那根丢失的针,会让整个枯燥的晚上变得无比生动。”文章通过回忆寻找一根针,追觅的是那段令人刻骨铭心的童年生活。这种回忆充满了温情和快乐,如一首老歌般萦绕在人心头,历久弥新。文章取材很小,仅仅描写了寻找一根针的过程。但文章描写极为细腻和精彩。几乎能捕捉所有的细节。文章还善于烘托气氛。再加上准确自如的遣词造句。真实生动地再现了一幕幕生活场景。读完这篇文章,我们不禁为作者高超的文字表达能力、表达技巧而折服,为文章的优美蕴藉而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