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2期

一堂有趣的作文课

作者:张永林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很多教师感慨学生的作文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靠他们的天赋。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真的是难有作为吗?笔者近日听了一堂作文指导课,获益颇多,对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价值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
  这位老师教的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里的——《说真话,抒真情》,因为是借班上课,学生不认识老师,于是这位老师单刀直入:
  “你们知道我是谁吗?”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我叫薛梅,是《红楼梦》里薛宝钗的远房妹妹。”
  学生中间发出一阵笑声。
  “你们猜猜看,我有多大?”
  这下学生更热闹了,猜得更欢了。
  “告诉你们,我跟你们的妈妈差不多年纪,是你们妈妈的同龄人。”
  学生一片惊讶。
  “国庆节马上要到了,你们又可以回家与家人团圆了,你们猜猜看,你们的妈妈可能会做什么好吃的等你们呢。”
  学生反应热烈,唧唧喳喳说个不停,似乎有说不完的美味佳肴。
  “大家说到这个话题,都很兴奋,好久没有吃上可口的饭菜了,是吧?你们离家快有一个月了,说到可口饭菜,你们有没有感受到父母对你们的关爱?”
  教室里一下子静了下来,似乎有种思念感恩的情感在涌动。
  “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感受到的父母之爱?我先把我最深的感受写在黑板上。”
  学生异口同声说“想”,此时教室里静得出奇。
  薛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母爱是冬日清晨一碗飘香的骨头汤,温暖了我四季。”
  学生窃窃私语。
  “为什么说母爱是一碗骨头汤呢?猜猜看,我与母亲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学生踊跃发言。接着薛老师读起关于骨头汤的故事。学生静静地听着,若有所悟。
  “听了我的故事,你觉得哪儿打动了你呢?”
  学生开始诉说着各自感动的地方。
  “你们是否也能把感受到的父母之爱用一句话表达出来,待会儿大家交流。”
  学生静静地思考着,不一会儿,学生开始回答:
  “母爱是夏日里的一支冰棍,凉爽了我的四季。”
  “母爱是一束跳动的火苗,让我看到了希望。”
  “母爱是温暖的背,驮着我走过春夏秋冬。”
  “母爱是危险时的安全带。”
  ……
  “你们的话里肯定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请写下来,写下那个最动人的片段,写出你的真感受。”
  学生紧张地写着。不一会儿,学生写完了片段,按老师的要求开始读,并感觉是否能打动自己,之后相互交流。接着,老师让每个小组推选一位代表朗读自己写的片段,并要求其他学生说说哪儿打动了他。
  学生代表交流着,听读的同学则为伙伴感人的故事而叹服。尤其是一个学生讲述自己与母亲之间关于咸鸭蛋的故事时,更是让全班同学感动不已。最后老师总结说:“母爱不是强烈的情感冲突,它是平常生活中的长流细水,只有我们用心去体察,才能感觉到它的存在,才能感觉它绵绵不绝。生活中没有什么刀光剑影,也没有什么惊涛骇浪,往往是平凡而简单的,而在这平凡而简单中隐藏着浓浓的亲情,我们要学会体察、学会感恩,用一颗常怀感恩的心去感受人世间的真善美。下一节课把你们写的片段加头,添尾,补充细节,连缀成文。”
  听这堂课,笔者的情绪一直为薛老师的热情所感染着,为学生的真情所感动着。整堂课如涓涓细流,潺潺流淌,没有忸怩做作的痕迹,学生的思绪活跃,一直处于起伏状态,最终写下了精彩而动人的文字。细加品味,我觉得这堂课的成功之处至少有两点:
  首先,薛老师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作为教学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她用富有真情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身份与年龄,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引导学生直接进入他们的生活世界,激发他们对母爱的深沉思考。
  其次是把作文技巧的点拨与情感的激发、思路的开掘融合在一起。这堂课上薛老师对作文技巧的点拨可谓不露痕迹,她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对母爱的具体感受,继而以自己的“下水文”为例让学生谈谈“什么地方打动了你”,并追问理由。此外,薛老师还让学生反复朗读自己的作文片段,感受文字的精彩与不足,并以学生朗读的片段为例,让学生作出评价,以更深切地体察母爱的深沉与含蓄。这种点拨从学生经验和体验入手,完全突破了以概念规则加事例的传统作文指导方法,给我们的作文指导课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