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2期

“休养生息”误用析因

作者:孙志豪




  某日,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天气早报”,主持人说“……今天华南地区烈日暴晒,紫外线辐射较强,提醒当地居民最好减少出门,在家休养生息……”。稍一留意,发现身边“休养生息”误用的例子还真不少。
  其实,“休养生息”和“休息”语意甚殊,区别甚明。据《现代汉语词典》,“休养生息”指在国家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发展生产,恢复元气;“休息”是指暂时停止工作、学习或活动。上述例子在该用“休息”的地方用了“休养生息”。
  之所以混淆了两者,无非因为“休养生息”中有“休”和“息”二字,有人望文生义,以为既有“休”又有“息”,不就是“休息”吗?再加上现代人崇尚四字成语格的心理,导致了在该用“休息”的时候用了“休养生息”。
  其实,“休息”中的“息”字,是“休息”义,“休养生息”中的“生”和“息”同义连文,均为“繁殖”义。我国古代是农业社会,劳动力的多寡是影响生产的重要因素。战乱过后,劳动力减少,土地荒芜,这时候减轻赋税、鼓励生育和开荒显得尤为重要。“休养”就是不扰民、少收税;“生息”就是鼓励人民生育,以填补战争中的人员损失。所以“休养生息”总的来说国家相对休息,在人口不断增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产。
  “息”有“停止”的意思,组成的词语有“人亡政息、息怒、息讼、停息、息事宁人”等,人停止工作就是休息,又引申作“休息”义,词语有“休息、歇息、作息”等。火停止燃烧就是灭,这个意思后来写作“熄”,“息”和“熄”就是古今字。
  “息”还有“繁殖”义。利钱是由本钱滋生的,所以有“利息”。长了不该长的肉,叫“息肉”。这个义项现在用得较少,这也是“休养生息”被误用的原因。
  “休养生息”反倒不能“休息”。所以我们在运用词语时,尤其是古语词时,既要注意常用义,又要关注次常用义。这样才能正确运用我们的语言和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