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古诗教学应明确的三个意识
作者:史大明
上述两种倾向应该说有一定的普遍性。能不能既兼顾其“利”又避免其“害”呢?我想答案应该是肯定的。最近看到蒋平和李玉山两位老师教学《氓》的案例,觉得深受启发,其中所体现出的教学意识与方法值得进一步思索。
先说教法。两位老师的教学方法各有特色。概而言之,蒋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基本内容的过程中,试图通过补充资源,使学生拓展阅读的视阈,从不同的角度做出多元化的解读,从而对诗中的人物性格和意旨有更深的认识;其教学的价值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李老师在教学中以诵读为基础,通过逐层引导,使学生一步步体味诗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悟诗的写作手法;其教学的价值在于引领学生学习古诗鉴赏的基本方法。
从两位老师的教法中,我觉得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古诗的阅读教学应与学生的探究、鉴赏活动密切结合。以蒋老师的课例来说,他为了让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引导学生寻找诗的情节线索和情感线索,让学生把自己的心放进去揣摩那个女主人公的心态;二是鼓励学生联想和想象,将过去与未来联系起来,使学生产生了发表独立见解的欲望;三是通过提供拓展资料,打开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眼界,也教给了学生探究诗作意旨的方法。教师如此安排教法,既达成了教学的预定目标,也把学生的探究、鉴赏活动落到了实处。
2.古诗教学要充分考虑高中生的学习特点。高中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需求相对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是具有一定思维难度的学习,也是比较重视理据和学法的学习。这就要求学习内容具有比较大的容量和一定的深度,学习方式讲求一定的鉴赏性和探究性。只有如此,才能符合高中生的学习特点,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从两位老师的课例中,我感觉他们都较好地处理了这个问题。一是注意突出了人物形象的理解,特别是注意引导学生体味人物心理的变化。二是注意引入文学鉴赏的知识,如“比兴合一”“反喻”等,使学生加深了对我国文学的美学特点的认识。三是逐步加深思维的难度,使学生自主思考,灵活判断,学会活用,在探究与鉴赏能力上有切实的提高。
3.古诗教学应充分体现古诗本身的特点。古代诗词,特别是名篇,一般具有声韵和谐、意味隽永、手法巧妙的特点。它要求读者在熟读之后,必须做进一步的探究、思索、想象等活动,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全诗意旨、意境和意趣。以《氓》为例,要使学生理解女主人公这个形象,首先应在诵读上做出必要的安排,读准字音,把握节奏,体味语言特点。其次,必须鼓励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走入女主人公的情感世界,去探寻她的复杂心境,这样就容易理解她和“氓”的情感关系,感悟她一系列话语的深切意味。再次,应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找到合理的解释,从而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研究作品的兴趣,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能够知其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