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作者:雷林宙 陈志华 等




  单元整体设计
  
  一、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阅读议论文的能力,但对序言和跋文还很陌生,相关练笔也很缺乏。
  二、设计思路
  本单元前承诗歌单元,后接小说单元,在整套初中教材中,只有这一个有关序言和跋文的单元,可见它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本单元4篇课文,将巴金的文章放在单元之首,目的是让学生先了解序言和跋文在一本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利于后面课文的学习。教学中应安排一定的时间先进行单元整体学习,然后根据课文的编排特点,引导学生与文本、教师对话,既重视精读篇目的教学,又注重指导学生对略读篇目的自主学习。单元课文讲授完成后,应抽出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三、教学目标
  了解序言和跋文的特点,尝试写序言和跋文。
  四、课时分配
  《<家>的序和跋》《读<堂吉诃德>》《科学与艺术》各2课时,《永远新生》、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各1课时,写作2课时,自主阅读1课时。
  (湖南省资兴市教研室雷林宙)
  (湖南省资兴市兴宁中学 陈志华)
  
  《<家>的序和跋》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序言和跋文,巴金的《<家>的序和跋》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因此,务必要讲清楚序和跋这两种文体的特点,指导学生领会它们在一本书中的位置及作用,为以后三篇课文的教学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自序”和“自跋”的特点,领会它们的作用。
  2.体会作者的创作目的和他对生活的态度及思想变迁的轨迹。
  3.培养学生真实客观地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鲁郭茅、巴老曹”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石,其中“巴”指巴金,这位享誉世界的文学泰斗一生创作与翻译了大量作品,《家》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有谁读过这部巨著,为我们讲述一下故事梗概,好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家>的序和跋》。
  (二)朗读与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学生互相质疑、正音解词:
  爱怜 吐露掩饰 累赘 妥当
  2.比较阅读,了解序和跋的特点。
  提示:序一般放在著作正文之前,有作者自己写的,为自序,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书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本文是一篇自序。
  跋一般放在书籍、文章、金石拓片等后面,内容大多是评介、鉴定、考释性的。
  3.快速阅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序和跋的主要内容。提示:《家》的创作动机是用文学来展示生活,激励人们前进。
  4.自主默读《家》的序。思考:作者把生活比做激流,请你联系文中有关“激流”的语句,说说作者是怎样理解和对待生活的?
  5.简介《激流三部曲》。
  6.自主默读《家》的跋。思考:怎样理解“家”的含义?
  (三)探讨作者的情感变化
  1.序和跋写作相隔22年,22年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
  2.从巴金对自己22年前的作品的态度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精神?
  (四)启迪正确的人生态度
  作者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品质给我们什么启示?请简单谈谈你的看法。
  (五)自主探究
  作者在《家》的跋里说“《家》已经尽了它的历史的任务了”,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观点1:《家》的创作意图就是揭露、控诉旧制度旧社会的,作者写《跋》的时间已是新中国成立的第5个年头,所以“《家》已经尽了它的历史的任务了”。
  观点2:中国有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历史,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因此《家》的主题没有过时,反封建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课后为自己熟悉的某部作品写一篇序或跋(300~500字),老师修改后张贴在教室里公开展示。
  (湖南省资兴市三中 李仁康段 珺)
  
  《读<堂吉诃德>》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读<堂吉诃德>》这篇序言是本单元第二篇课文,节选自海涅为《堂吉诃德》写的引言,文章融叙述、抒情、议论、描写为一体,文笔优美,既有情趣又有理趣,是让学生获取相关知识的好范文。
  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同时动手对文本进行圈点评注;小组合作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师生互动学习。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并学习写作序和跋。
  2.从整体感知课文到精读赏析,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综合的学习方法。
  3.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前搜集的关于《堂吉诃德》及其作者塞万提斯的图片、录像,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德国革命民主主义诗人海涅为《堂吉诃德》写的引言,这篇引言主要谈了他少年时期阅读《堂吉诃德》的感受。你的感受会和他的一样吗?
  (二)走近作者
  多媒体展示作者生平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三)走进课文
  1.个性化阅读
  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感知课文,如串读、大声朗读、默读、小组齐读等。
  2.个性化感悟
  ①在童年的海涅心中,堂吉诃德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从文中找依据。
  ②作者在不同的阶段读《堂吉诃德》有什么不同的感受?作者更珍视哪个时期的感受?
  ③海涅读《堂吉诃德》的经历对你的读书有什么启示?
  3.个性化延伸:摘抄精彩语句
  ①品情:在文中画出描写作者感受的关键词句,细心品味。
  ②品景: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然后品味课文第一段中描写环境的文字,说说作者为什么对初读《堂吉诃德》时的环境还“回忆得很清楚”。
  ③品韵:例一:“那片刻的时光,我还回忆得很清楚”;例二:“我孩子气,心眼老实,什么都信以为真。……丝毫不知道天地间的讽刺,也一切当真……”;例三:“在人生的程途里,尤其是徘徊歧路的时候,那瘦骑士和那胖侍从总追踪在我后面”。
  (四)合作探究
  1.作者的描写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2.归纳本课的写作特点。
  (五)设计作业,启发思维
  猜想以下几段文字可能出自哪本名著(限于四大名著,教师教学时可根据情况自选),确认后,谈谈与其相关的内容。
  四、拓展延伸
  举办一个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的比赛。
  (湖南省资兴市东江实验中学黄寒冰)
  
  《永远新生》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本文是一篇序文,是略读课文,从表达方式上看属议论文。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议论文的要素和一般论证方法,教学时可通过搜集一些继承文化传统与吸取西方艺术精华的典型事例,感知只有“反传统”与引进“异种”才能使中国艺术永远新生。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序文知识。
  2.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学会在合作、探究中学习他人之长。
  3.懂得艺术创新的规律,增强创新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没有新意的艺术作品难以流传于世,为了使中国的艺术能够吸取外国艺术的精华,翟墨、王端廷主编了《世界现代艺术图典》,吴冠中先生为之作序《永远新生》,支持这本书的出版。
  (二)阅读·感知·积累
  1.自读课文,正音、解词。
  2.本文是一篇序文,从表达方式上它可纳入哪一类文章?
  3.本文是用什么方法对论点展开论证的?
  4.介绍作者:吴冠中是现代著名美术教育家,是一位把中国传统与西方艺术精华结合得很好的画家。
  (三)探究·理解
  同学们对以下几个词或句子有什么印象?你是怎样理解的?
  1.异种——(本种)。
  2.反传统,反反传统,反反反传统。
  3.保管传统的孝子。
  4.盲目崇外的浪子。
  5.回头浪子。
  四、拓展延伸
  你能举出一些既继承了中国传统又吸取了外国先进的艺术(技术)而取得重大成功的例子吗?
  (湖南省资兴市三中李仁康段 珺)
  
  《科学与艺术》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科学与艺术》用平实的语言介绍了科学与艺术之间复杂深奥的关系。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文中的科学术语尤其让学生感到陌生。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文本内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将比较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相结合,从课本延伸到生活。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复杂关系,学习本文议论中夹有说明的表达方式。
  2.以学生自读为主,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3.学习文章严谨准确的语言,培养严谨的学风。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展示各种艺术(美术、音乐、雕塑……)。我们在生活中接触的艺术形式很多,如表演艺术、语言艺术、造型艺术和综合艺术。你最喜欢哪一种艺术?大家曾想过艺术与科学有什么关系吗?
  (二)走进作者与作品(多媒体展示)
  1.李政道简介。
  2.写作背景。
  (三)整体感知
  1.扫除生字生词。
  2.粗读课文,说说本文论述了什么问题,论点是什么。
  3.再读课文,谈谈科学与艺术有哪些异同。
  4.你如何理解“一个硬币的两个面”在文中的含义?
  5.梳理文章的结构。
  (四)合作探究
  1.文章列举李白的《把酒问月》和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为了说明什么?
  2.结合生活实例谈谈对莎士比亚一例的理解。
  3.体味文章语言,谈谈文章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
  四、课外延伸
  小结“序”这种文体的写作技巧(小组讨论),为自己喜欢的一本书写序。
  (湖南省资兴市东江实验中学黄寒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