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触龙说赵太后》中“揖”字的读音

作者:胡习之




  《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太后盛气而揖之”的“揖”是字词教学的一个难点。“揖”为“拱手”义,但在此与情理不合,因为赵太后不会对大臣行拱手礼,特别是“盛气”之时更是如此。
  据王念孙《读书杂志·战国策杂志二》,“揖”是“胥”字之误。因为在隶书中“胥”与“咠”的形体近似,讹而为“咠”,后人在传抄过程中又加提手旁,误作“揖”字。这个结论已为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战国策》所证实。另外,《史记·赵世家》有“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胥之”,也证明“揖”为“胥”字之误。因此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一册(2003年)的注释(“‘揖’,当作‘胥’,等待”)是正确的。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79年版)认为“‘揖’当是‘胥’字传写之误。‘胥’同‘须’,等待”,解说比教科书更为明晰。其他著作(如阴法鲁主编《古文观止译注》、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等)也这样解释。由此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揖”在此怎么读?有的教辅,如《中学教材全解·高一语文(上)》(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注“揖”为xū,即认为该读xū。很多中学语文老师也是这么读的。我认为不妥:第一,“揖”虽为“胥”字传写之误,但“揖”这个字本身只读yī,并无xū的读音;第二,“胥”字读xū,并不等于“揖”这个字形也读xū,因为此处“揖”,当作“胥”,即应当是“胥”,而不是等同于“胥”,即“揖”不是“胥”的假借。“揖”读xū,有误导“揖”同“胥”(即“揖”是“胥”的通假字)之嫌。所以我认为此句“揖”还是应该读它固有的音,即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