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骨灰级”的荣誉,你接受吗?

作者:高小艳




  2005年11月25日,山东一家晚报称赞CBA联赛辽宁队66岁的教练蒋兴权为“CBA‘骨灰级’教练”,结果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蒋兴权向记者兴师问罪:“居然说我是‘骨灰级教练’……这可是折我的寿啊!……谁比谁先死还不一定呢!”新闻发布会不欢而散。
  显然,让蒋教练恼火的是不吉利的“骨灰”二字。事实上,“骨灰级”是一个在网络世界被广泛使用的新词语,“骨灰级玩家”“骨灰级人物”“骨灰级会员”“骨灰级歌迷”“骨灰级网虫”等短语在网络中已屡见不鲜。这个词最初是对网络游戏玩家的一种极高的认可,是等级已经高得不能再高的意思。
  对经常上网或玩游戏的人来说,“骨灰级”并不难理解。但细究起来,这类词语到底有多大的“知名度”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显示,目前中国网民总数为1.0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7.9%,并且上网人群还局限于特定群体,超过半数的网民不到25岁,1/3的网民是学生。而涉及网络游戏的又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可见,“骨灰级”之说恐怕不止蒋兴权教练不能理解和接受,全中国还有相当多的人不解其意。
  “骨灰”原指“人或动物骨骼烧化而成的灰”。不知这个网络时尚语的人第一次接触它时,心里难免产生不快甚至不寒而栗之感。老年人对它更为敏感,他们就算知道了“骨灰级”的含义也未必愿意接受如此“晦气”的赞誉。不管第一个提出者是出于何种原因偏爱“骨灰”,并以此来命名“绝顶高手”,这种做法都不值得提倡。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网络新概念、新事物层出不穷,新兴的网络词语也纷至沓来,其中的一些表现力强、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词语逐渐被社会认可并融入到社会普通词汇中。但这并不表示所有的网络词语都能“堂而皇之”地被使用,尤其是当这些词语的内涵与传统文化产生强烈冲突时,我们更应考虑文化背景、大众接受心理等因素。不分场合、不分对象,一厢情愿地将网络新词语运用到传统大众媒体上去,效果未必很好。至于那些鹦鹉学舌、以滥用网络词语为时髦的人则更是幼稚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