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给写作一个“引爆点”

作者:廖 菁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这是阿基米德的名言。在学生课外练笔的训练上,我尝试过几种方法,有全开放式的自由写作模式、全封闭式的命题写作模式和半开放半封闭的感悟写作模式,希望为学生找到一个可以轻松掌控作文的支点,让他们酣畅淋漓地挥洒自己的才情。
  
  课外练笔的第一种尝试:全开放式的自由写作模式
  
  全开放式的自由写作就是每周上交一篇文章,对写什么、怎么写,教师不作任何限制与要求,甚至字数也不作限定,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我的初衷是希望给予学生最大的写作空间和自由度,让他们在文字中倾吐最想倾吐的心灵话语,记录最想记录的真实故事,抒发最想抒发的生活感受,展示最想展示的思想个性,最终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长写作兴趣和提升写作水平。
  但令我奇怪的是,时间不长,同学们陆续出现了情感疲软和思想疲软症。他们不愿意沉静下来记录生活中真实的故事,因为他们感到生活节拍日复一日单调划一,生活印象太稀少、太模糊、太琐碎、太无聊,激荡不起一点一滴的情感涟漪。同时,他们又不愿意努力去拓展自己的阅读视野,让情感思绪跳出学校生活的象牙之塔,转而关注社会,关注国际,关注人类。所以他们的写作又回到了“不知道写什么好”的“无米之炊”状态。
  在这一练笔模式宣告失败之余,我反思着。其实全开放的自由写作模式没有错,因为对写作者而言,练就自由写作和自觉创作的习惯是很重要的,自由的就是真实的。问题在于学生缺乏从生活常态中发现有意义的题材,提炼出有价值的思想来记录成文的意识。
  
  课外练笔的第二种尝试:全封闭式的命题写作模式
  
  全封闭式的命题写作就是每周上交一篇文章,老师圈定了若干写作题目,学生只能从中任选一个写作。我的出发点是卸下学生“不知道该写什么”的包袱,让他们写作时就只需考虑怎么写、如何更形象地表达。
  但接下来,问题又暴露出来,学生的练笔一下子脱离了现实生活,他们一出手就写出一大堆帝王将相、社会名流,并且挖空心思,到很遥远的历史上艰难地搜寻材料,所以交上来的作文,再没有了先前的真材实料和真情实感。毫无疑问,要批阅这些没有一定现实基础和生活依据的思想空洞、情感苍白的文字实在是一件苦不堪言的事情。
  在这一练笔模式又以失败告终后,我再次进行反思。全封闭式的命题写作模式对命题老师的水平要求较高,如果命题过于平常、陈旧,将扼杀创作者的才华。而我们平时练笔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刺激他们的创作欲望,诱发他们强烈的创作冲动,从而提高他们的创作水平。对于练笔来说,“我想要写什么”比“我该怎么表达”更重要,逼迫他们写自己不想写的外在的、明显的大道理,只会适得其反。
  前面这两种尝试的教训为我找到解决的办法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课外练笔的第三种尝试:半开放半封闭的感悟写作模式
  
  半开放半封闭的感悟写作就是老师为学生提供一些具有足够冲击力的素材,让他们阅读欣赏,使他们情感蓄积起来、感悟丰富起来,最终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唱响文字的最强音。这种模式源于多读、多想、多写这个最基本的道理,有点类似于写读后感。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是变“不想写”“不会写”为“如鲠在喉,不得不一吐为快”,情感是自然决堤,思想是自然生成。
  感悟的引爆点可以是一句有震撼力的格言。格言虽是屈指可数的几个字,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唤起学生的共鸣。我让学生读纪伯伦的“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在流血,一颗心在宽容”,他们在读后引起了相当强的震撼,并用自己的感情和思考浇铸了这样的文字:
  
  源于宽容的震撼
  朱渊虹
  有一种深深被震撼的感觉。
  然后就觉得自己的思维如同天马行空一般,想到了父母,想到了老师,想到了朋友,想到了他们曾用一颗怎样宽容的心来包容,想到了他们的伟大。
  曾听过一句同样深深震撼我的话,出自雨果之口:“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
  于是很自然地记起了基督山伯爵,那个曾经那么善良快乐,而用满满的复仇计划填满了自己后半生的传奇人物。
  其中有一个片段我记得异常清晰:就在唐泰斯的复仇计划日渐接近完美时,他决定进行一场决斗,而对手是他曾经最心爱的女人和他仇人的儿子。决斗前一夜,他败在了一个母亲的乞求前,应该说,是败在了“宽容”二字前。理所当然,他放弃了第二天的决战。
  我曾一度佩服唐泰斯精密的复仇计划,但这一次,我想他的复仇是真正成功了。他以一种无言的心灵上的震撼征服了对方,也征服了我。
  人与人并肩作战难免产生碰撞与摩擦,需要我们时时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去抚平伤口,缝合间隙。宽容这种美德有着一种不可侵犯的神圣,让世间一切罪恶都自惭形秽。
  当一个人真正学会宽容时,他也就成就了毕生的伟大。
  感悟的引爆点可以是一首经典的诗歌,尤其是古典诗歌。要真正读透一首诗,需要读者耐心地揣摩、咀嚼,还原、激活其间凝固的情境和意蕴。王维《山居秋暝》乃千古绝唱,写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我让学生把它改写成散文,自行感悟诗中意境,结果,文章交上来,我诧异了,他们对美的感觉实在是很敏锐!(例文略)
  感悟的引爆点可以是一篇批判力很强的文章。我曾经发给每位同学一篇反思明朝黑暗历史的散文——《东林悲风》,这篇文章有足够力量激励出学生强烈的批判情绪。果然,文中的许多细节、哲理、情怀在同学中引发了巨大的震撼,引发了他们对中国历史中的帝王、小人、君子、脊梁的再思考。
  此外,创作的引爆点还可以是一则富于启迪性的故事、一首传唱全国的流行歌曲、一个电视镜头、一张图片……引爆点的选择实在是灵活多样的,不一而足的。
  真的是转换思维天地宽,我在课外练笔的形式上,不断否定自己,超越自己,最终找到了依托一定素材生成感悟的这样一种行之有效的练笔模式和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