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粉丝”背后的故事

作者:陈光明




  时下追求时尚的年轻一族把英语中的“fans”音译为“粉丝”,来指称沉醉于某一事物的人。
  我们知道,汉语向其他语言借词的手段主要有三种:音译、意译或不译(即直接借用原词)。使用音译的情况主要有两种:第一,当无法在汉语中找到对应词或者很难意译时,如sofa——沙发;第二,出于某种需要而故意要体现其“洋味”时,如strawberry——士多啤梨(这个词其实可意译为“草莓”,但有的商家故意弃意译而用音译)。汉语在借词时是比较抗拒单纯的音译的,也就是说,即便采用音译,也常会在择字上做文章,让它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这个词的意思。通常认为那些能音意兼顾的翻译才是上乘之作。如:neon——霓虹。这个翻译除了模拟出英文原词的发音,还在某种程度上传达出这个词的意思:“霓”是一种复杂的光现象,“虹”是彩虹,代表五彩缤纷。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回过头来看看“粉丝”这个“音译”的不寻常之处:第一,其产生并非因为在汉语中找不到对应词,或者说没有恰当的意译;第二,这个音译一点“洋味”也体现不出来,是地地道道的国货。第三,这个音译在择字上特别注意到了要传达某种意思,但我们不难发现此“意”已非彼“意”——不经解释,读者根本没法将“粉丝”和原词“fans”联系在一起。总而言之,“粉丝”的这种“音译”方式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音译是有较大差别的,我们暂且将它标为“新兴音译”,以示它与传统音译的差别。
  那么这种“新兴音译”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它仅仅是语言发展变化中出现的一个特例还是代表了某种倾向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有悖传统的译法呢?要回答以上问题,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是使用于网络这个特殊场合的一种语言变体。在网络语言中,我们发现类似于上述“新兴音译”的词汇还为数不少:
  
  
  仔细一看我们不难发现,以上这些网络词汇和“粉丝”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第一,这些汉译的意思都与英语原词的意思风马牛不相及;第二,这些汉译都是在已有通行译法的情况下新生出来的;第三,其新生的依据不是因为已有通行的译法(不管是音译还是意译)不尽如人意,需要新的译法来弥补这种缺憾,恰恰相反,上述通行译法大部分都是上乘之作,而这些“新兴音译”如用传统翻译标准来评价的话反倒一无是处。如“视窗”这个意译就很好地传达出这种电脑系统直观形象的意味。“奔腾”和“赛扬”这两个音译不仅模拟出了原词的发音,还在择字上下了工夫,用“奔”“腾”“赛”这样的字眼将这两款芯片的速度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与此对应的“新兴音译”中,“瘟”“死”“屁”“笨”“菜”在汉语里都带有贬义,不仅不是英语原词所要表达的意思,而且完全是在高唱反调。
  在网络语言中,类似的“新兴音译”不仅为数不少(以上只是比较经典的例子),而且在网民中还小有人气。这种用传统翻译标准来评价一无是处的“新兴音译”存在的理据是什么呢?它们为什么会受到网民的青睐呢?这是因为网络语言是一种具有后现代风格的语言变体。
  我们知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其特征的形成要受其所根植的文化影响。同样,网络语言风格的形成也离不开养育它的沃土——网络文化。后现代主义者认为,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间界限的“模糊化”是后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网络文化的本质特征在于其虚拟性。正如电影《骇客帝国》所演绎的那样,网络这个虚拟世界对真实世界的模拟如此之“真”,我们已很难分清真实世界从何处开始,网络世界至何处结束。因此,我们可以说,网络文化是一种具有后现代性的文化,其载体网络语言也就不可避免地带上后现代的特征。
  后现代主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与本文相关的有两个:(1)语言游戏。现代主义者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我们可以客观公正地认识世界并且达到(或至少是无限接近)终极真理。后现代主义者认为人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有理性,世界上也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终极真理。换句话说,我们努力追寻的“意义”根本就不存在。不过我们也没有必要悲观,我们仍然可以游戏这个无意义的世界。这种观点体现在后现代文本中,就是那种玩世不恭的语言游戏。(2)作者死了。后现代主义者巴特认为,文本一旦产生,阐释权就交给了读者。读者的阐释不是要说明作者的原意或寻找什么终极意义,而只是创造读者自己的意义。
  综上所述,由于终极意义受到了质疑,代表终极意义的“原作”也就受到了挑战并遭到颠覆。后现代阐释者解读出来的“意义”并不一定指向原作,读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赋予文本新的意义。另外,后现代阐释者常常带着一种揶揄的态度来解读文本:他们或嘲讽原作的观点、风格,或故意误读、曲解原作的意图。他们正是想通过这种玩世不恭的语言游戏来颠覆原作。网络语言具有鲜明的后现代特征,以上的“新兴音译”就是很好的例证。阐释权完全在读者手中,英文原词是什么意思并不是至关重要的,译者可以创造自己的意义,因此译词的意思并不一定要指向英文原词的意思;另外,译者在创造自己的意义的过程中,还常常故意误读、曲解原词的意思,以对原意进行嘲弄和颠覆,带有很强的戏谑意味。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作如下总结:“粉丝”及其他这些“新兴音译”都是在后现代语境下产生出来的“游戏”之作,其存在的理据并非它们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译出英语原词的意思,而是要以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来颠覆原词的意思。这些“新兴音译”的产生和盛行都与网络文化的后现代性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