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析“马走日,象走田……”

作者:闫立媛




  近日,看到“马走日,象走田,人行横道最安全”这样一条标语,几个朋友议论,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那么这样用到底好不好呢?
  
  一、语法、语义上的负偏离
  
  从语法、语义的角度来看,这条标语无疑是一个负偏离。首先从语法的角度来说,“马走日”“象走田”这两个结构都是“主+谓+宾”,并且谓语都由行为动词充当,而“人行横道最安全”这个结构却是“主+谓”,谓语中心是由形容词“安全”充当的,这样就形成了语法上的不对称。其次从语义上来看,“马走日”“象走田”的主语都是由表施事的名词来充当的,谓语是由表示动作的动词充当的,而“人行横道最安全”的主语却不表示施事,谓语也不表示动作,而是一种性质或结果,因而又形成了语义上的不对称。这种不对称似乎打破了话语的衔接,但是我们同时又会觉得这条标语要传达的信息并未损耗,表达效果似乎也并不差,原因何在呢?
  原因在于虽然这条标语在语法、语义上是一种负偏离,可是从语音、语用上来看它却是一种正偏离。
  
  二、语音上的正偏离
  
  首先,这条标语使用了国人熟知乐用的三字格、七字格,整条标语的音步是3+3+7。如果将7音节换成3音节,整个结构过于整齐,有些呆板;如果将7音节换成5音节,又会让人感觉话未说完。这条标语符合国人对语音节律的追求。
  其次,这条标语中的“田”“全”押韵,这符合国人对语音韵律的要求。
  最后,标语中的“全”是一个阳平字,符合国人在声律上仄起平收的习惯。这不难使我们想到中国古诗和对联的用字情况。
  因此说,“马走日,象走田,人行横道最安全”这条标语符合国人对语音三美的追求,即节律美、韵律美、声律美,也就是说它符合了国人使用汉语的语音心理。因此我们说它在语音上是一种正偏离。
  
  三、语用上的正偏离
  
  首先,作为一条交通规则的标语,它是给所有行人看的,因而它应该具有大众化的特点。“马走日,象走田”是国人熟知的象棋用语。与围棋相比,象棋更为人们所熟知。象棋在中国是一种大众文化,街头巷尾不知有多少人乐此不疲。该标语用我们所熟知的棋语开头,符合标语大众化的要求,也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引起大家的共鸣。
  其次,作为交通规则的标语,它是给走过的行人看的,因而它应该简洁易懂。除了字数不能太多外,意义也要让人一目了然,人们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太多的精力去解读它,这样才能起到标语的作用。“马走日,象走田”是人们熟知的象棋规则。“人行横道最安全”,人们通过心理完形的作用,抱着合作的态度,是能够知道这一结构说的是“人走人行横道最安全”的,将“人走”略去,不但未使信息损耗,反而避免重复,达到了简洁之效。“走人行横道”是人们熟知的交通规则,标语的制作者正是利用“规则”这一相似之处,将“马走日,象走田”与“人行横道最安全”联结在一起。行人看到它,并不会觉得难以理解。
  再次,作为交通规则的标语,它要规范人们的某种行为。它可以用命令式的语句,但恐怕接受的效果不会有这条标语好。因为这条标语说得委婉,符合接受者的心理,人们容易接受。
  最后,这条标语凸显了“安全”二字,将“生命安全”显化,将“规则”潜化。它以人为本,从人的生命权的角度出发,唤起人们珍视生命的意识,人们更乐于接受。
  “马走日,象走田,人行横道最安全”符合交通规则标语的要求,即符合标语的语言环境,符合修辞的得体性原则,是用得比较好的一条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