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话题作文改良刍议

作者:鲁金会




  一、话题作文的特点
  
  话题作文进入中高考的试卷已有数年,但人们对它的认识仍不统一。笔者认为,话题作文的共同特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第一,话题作文必定包含一个话题,规定写作的内容范围;第二,话题作文具有“三自”原则,即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第三,话题作文有时有材料,有时没有材料,材料在考生的作文中可用可不用;第四,命题作文限制了文体、文题,材料作文注重审题立意、讲究行文的“引、议、联、结”,话题作文突破了上述两种命题形式的限制;第五,话题作文强调学生的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与课改的精神一致。总之,话题作文是一种以学生为本、体现开放命题理念、强调学生写作自主性的命题形式。
  按照这个标准去探究话题作文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999年,那年的高考作文要求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内容范围,提供了明确的表达话题,同时要求角度自选、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基本合乎话题作文的“三自”原则。
  
  二、话题作文的定型
  
  话题作文发展经历了一个过程,命题形式也渐渐趋向稳定,形成了由“话料”“话引”“话题”“话规”四部分组成的基本形式,并作为话题作文命题的主流形式一直沿用至今,所以有学者认为话题作文应定义为“话料引题作文”。
  但是,当前某些话题作文内部的组成元素以及各元素的联系仍需进一步探讨。下面以2005年部分高考话题作文为例,对试题的话题选择、话料和话题的联系做些说明。
  其一,话题的选择反映了命题者的命题思想。笔者认为,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命题要充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这也是话题作文改良的方向。如2005年重庆卷的“自嘲”话题,尽管命题者的提示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降低难度的作用,但在如此紧张的高考考场里,让考生写自我解嘲的文章,还是有些偏难。这种脱离学生生活体验的命题,很难说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
  其二,话料和话题的连接问题。以有无话料为标准,可以把话题作文分为话料引题作文和标题阐述作文,前者是高考命题的主流。近年,随着自主命题省份的增加,话题的材料也更加丰富,命题者选材的视野更加开阔。2005年高考话题的材料来源和形式多种多样:有文字材料,也有图画材料;有用一则材料的,也有用多则材料的;有选用的,有改编的,也有自编的。不过部分命题存在材料和话题结合牵强的现象。例如湖北卷引用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一段文字,引入时原文照录,不加注释,大多数考生不一定都能读懂,理解也不会很深。上海卷的材料几乎有300字,会占用考生不少时间。山东卷话题作文的话料和话题脱节,因为木匠和石匠不存在竞争问题,石匠对木匠的帮助是为了救人一命,本来反映的是做人的原则,却被命题者牵强附会为做事的策略。究其原因,是对话题作文话料的作用认识不到位。话题作文的话料考生在写作中可用可不用,但它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它起到引出话题的作用。可见,避免感性材料和理论论题之间的脱节,完善话料和话题的连接是话题作文的改良方向。总之,话题作文在形式上已经基本成型,但是还要做好微调,使命题更完善。
  
  三、话题作文要发扬自身的优点
  
  作文考查不能违背作文本身的规律,这是命题的前提。话题作文由于话题的广泛性、文体的自由性、内容的灵活性、评分的层次性,构筑了一个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写作平台,适应了社会注重创造、重视个性发展的要求,这是话题作文的生命力之所在。可见,“自由”“开放”是话题作文的最大优点。我们要改良话题作文,就要在继承和发扬这个优点上下工夫:
  其一,注重话题本身的开放性。已经出现的高考话题有单字话题、词语话题、短语话题、判断句话题。其中单字话题,尤其是既可实写又可虚写的单字话题,开放度最大。例如2005年江西卷以“脸”为话题,因其内容、形式的高度开放,给考生提供了自由抒写的广阔空间,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关系型的短语话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曾经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形式,但还应该加大话题本身的灵活度,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想象、体验空间。
  其二,加强话题的选择性。近年来一些省市的命题者不断创新,不仅丰富了话题作文的命题形式,而且完善了话题作文的命题思想,使命题真正走向“开放”。例如2004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题:
  选择下面所列的一个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人物:孔子苏轼曾国藩鲁迅史蒂芬•霍金
  文学形象:曹操宋江薛宝钗冬妮娅桑提亚哥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得抄袭。
  这个作文题别出心裁,好评较多。究其原因:一是它引导了学生的阅读,很符合课程改革的宗旨;二是立意的开放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他们发挥自己最好的水平。
  又如自行组合类话题:
  请从“尊重”“关爱”“理解”三个词语中选取两个,使之组成并列式短语,再以这个短语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1)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
  按照题意,考生可以组合成三组话题:“尊重与关爱”“尊重与理解”“关爱与理解”,选一组作为写作的话题。这种话题比常见的话题作文在话题和立意的选择上多了一些空间,给了学生更多的自由,值得我们借鉴。
  
  四、话题作文要避免自身的不足
  
  话题作文是伴随着各种质疑甚至否定慢慢走向成熟的。对话题作文的批评集中在两点上:一是开放性,批评者认为“话题作文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学生作文套写的多了,抄袭的多了,会影响高考的公平性。二是话题作文的“文体自选”会淡化学生的文体规范意识,对中学作文教学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对套写、仿作的弊端,很多专家认为这不是话题作文的“专利”,只要有考试就存在猜题、套题的可能,它其实反映了高考命题者追求命题开放和命题限制之间的矛盾和无奈。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命题上寻求开放和限制的平衡点,使话题“广阔有边”。以下方法值得一试:第一,避开政治话题,避开当年社会的焦点和热点,多出一些学生“熟视无睹”的话题。例如近几年较热的并列短语话题形式,2006年高考最好避开。2005年江西省高考以“脸”为话题,就有点爆冷,能有效地预防套写和抄袭。第二,给话题作文加上“防伪标志”,即对话题作文做出一定限制,使考生不容易套作。第三,同其他命题形式相结合,如采用一大一小的作文命题形式,2005年重庆卷的大作文是以“自嘲”为话题,小作文是以“筷子”为题的说明文。这样不但有效预防了某些应试者的猜题,而且又强化了学生的文体意识,一箭双雕。
  话题作文的“不限文体”不仅打乱了中学作文教学的习惯,还对夯实学生写作基本功不利。在中学作文教学整体框架未变的情况下,加强学生的文体意识,使他们会进行基本文体的写作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所以改良话题作文是刻不容缓的。笔者认为,增加高考话题作文的文体限制是最有效的手段,但又不能削弱话题作文的开放性优点,最好的方法是同限制文体要求的片段作文组合,采用一大一小的作文命题形式。另外,平时作文教学不妨根据作文教学的文体要求选用相应的话题,关系型的话题侧重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较适合议论文的写作;联想体悟类话题侧重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情感体验,适合写记叙文。关注学生身边的话题,让学生自己拟话题,教师进行筛选、归纳,这样进行话题作文教学,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