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重要的不是量,而是质

作者:黄淑琴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在语文教育长期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其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学习。从这一理念提出的背景和根本目的来看,这种倡导无疑是有意义的。然而语文学界却对这一理念持有不同看法,一些教师认为在基础教育阶段,探究性学习难以真正开展。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学生缺乏知识积累”和“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
  我们先从知识积累的角度来说。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积累的特点是不同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不是固定在哪个学习阶段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小学高年级以及初中学生,一方面在智力上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拥有了一定的信息检索条件(城镇学生尤其如此)。在新课程的实验中,成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事例不胜枚举。在欧美国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早已演化成一种教育制度,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常态。由此看来,不是学生缺乏知识积累,而是我们如何依据学生已有的积累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案,并进行有效的引导、科学合理的评价。
  何谓课堂教学效率?长期以来,我们认为它是指课堂上通过教学学生掌握了多少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是教师根据预设的教学目标进行的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在接受性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可以用多种形式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保证教学进度。
  然而,从终身发展的角度看,学生的学习重要的不是接受的信息的量,而是信息的质。基础教育阶段不仅应该教给学生必要的基础知识,还应该想方设法地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使他们懂得怎样思考,怎样在陌生的领域中寻找所需要的知识,并懂得如何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一位教师在教学《内蒙访古》时,组织学生沿当年翦老内蒙访古的路线,在网上“重走访古路”,了解内蒙古迹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了方便大家搜集、整理信息,共享资源,全班同学分为三个组:历史顾问组、民俗顾问组、文学顾问组。各小组根据自己的任务,探究多个领域:赵长城与昭君出塞的历史背景、赵武灵王生平、古匈奴的生活习惯和婚姻制度、历史学家和文学家笔下的“王昭君”、翦伯赞散文的风格和访古散文的特点。结果显示,同学们不仅对内蒙的古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而且能够根据自己搜集、整理的信息,选择一个角度,重新评价赵武灵王和王昭君这两个历史人物。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自己去看、去想、去写,懂得了如何去获取知识,懂得了怎样与他人合作。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最主要的价值在于它对学生成长发展所起的作用。这种教育无论对哪一个阶段的学生而言,都是必需的,也是可行的。学生的体验和表现比结果更重要,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交流和合作,在探究中得到发展,由此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热情和动力。当今社会,自主、合作、探究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还是一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