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自主质疑 细处设问

作者:周丽燕




  师:上一堂课我们已观看了《闺塾》一出戏的录像,还花了半节多课让同学们熟读课文,结合注释了解剧情。同学们对这出戏的内容、人物形象、结构等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学生自由提问,教师记录学生的问题,以备讨论。)
  生:古代是师道尊严的社会,春香为什么敢这么胡闹?杜丽娘为什么不管管春香?
  生:杜丽娘和春香两个人物形象有没有共同之处?
  生:《牡丹亭》讲的是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这出戏与整个剧本联系大吗?
  师:大家提的问题都很有针对性,接下来我们通过对剧本内容的把握来寻找答案。
  师:《闺塾》这出戏主要写了哪几个场景?
  生:出场,讲诗,临书,责罚春香,问花园。
  师:概括得很完整。那么哪些又是最主要的呢?
  生:讲诗,临书,责罚春香。
  师:大家同意吗?
  生(齐声):同意。
  师:那么大家能否用一个词简练地概括出这三个场景的共同点?
  生:吵,闹,乱。
  师:哪个更好?
  生(齐):闹。
  师:不错。以前演《闺塾》这出戏,戏名正是“春香闹学”。这节课我们主要是品读文本,看是谁在闹、怎样闹、为何而闹。
  师:这出戏中,大家觉得最闹的人物是谁?
  生(齐):春香。
  师:为什么春香要闹?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吗?
  生:春香不愿读书,有怨气。因为春香上场就唱:“昔氏贤文,把人禁杀,恁时节则好教鹦哥唤茶。”从这句话中可知春香极不愿读“昔氏贤文”,觉得这大好春光最好是去品茶逗鸟玩。总之是不愿受束缚。
  师:有理。那么,春香具体怎样闹了呢?
  生:老师一上来就责怪她们迟到了,不守女儿之规,听了让人生怨,春香就跟他斗嘴了。
  师:你从哪里看出的?能读出原文分析一下吗?
  生:“知道了。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读时语速较快,有点调侃味)半夜三更,人们都在睡觉呢,春香对老师有情绪,就说反话来打趣老师,让老师很尴尬,老师就叨唠不下去了。
  师:分析得好,读得也好,读出了趣味。
  师:这是课前小闹,讲诗过程中,春香还怎样闹了?具体赏析一下。
  生:老师讲到鸟声时,春香诱使老师学鸟叫,自己也跟着叽叽咕咕学鸟叫,那场面真滑稽。
  生:还有更有趣的。春香上课插嘴,把“河之洲”说成“何知州”,还刨根问底问“为甚好好的求他”。
  师:难道春香真的会认为“河之洲”是“何知州”吗?真的不知君子求淑女的意思?
  生:不是。春香应该是不想听老师枯燥地讲书,所以故意乱解诗,逗老师玩。
  师:春香用“何知州”逗趣采用了哪种语言技巧?
  生:谐音手法。春香真聪明!
  师:可聪明的春香后来却问了个傻问题呢!
  生:故意的。
  师:为什么?
  生:陈最良太迂腐保守了,春香故意用这个敏感话题打趣老师,是故意在闹,结果真的让老师十分狼狈,惹得他只能厉声喝止。
  师:概括得好,下面情节中她又怎样闹了?
  生:我认为“模字”中春香也闹了。陈最良要春香取文房四宝,她却故意取来女子化妆用的“螺子黛”“画眉细笔”,接着老师要她临书,她却领了出恭牌逃到花园去玩了。
  生:春香一回来,老师教训她和杜丽娘要苦读,她却针锋相对挖苦老师“比似你悬了梁,损头发,刺了股,添疤痆,有甚光华”。还有“课堂上”她扰乱杜丽娘,引逗她去听卖花声。当陈最良训斥她引逗小姐,要打她时,她又大胆地将老师的荆条抢来摔到地上,一老一少抢夺一根荆条,应该是闹的最高潮。
  师:从春香的闹中,大家觉得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天真、率直、顽皮、大胆、泼辣。
  师:古人都提倡师道尊严,小丫环为什么要跟老师闹呢?
  生:陈最良过于迂腐死板。
  师:说得不错,但还不是很到位。大家能进一步思考陈最良为什么会迂腐死板吗?(生沉默)
  师:请大家一起读《掉角儿》一曲,感受一下陈最良的思想实质。
  (学生齐读)
  生:所引的四篇诗都是讲女子美德的,好像他宣扬的是封建思想。
  师:不仅仅是好像吧。因为在陈最良心中,《诗经》被圣人阐释为“思无邪”,是最纯正的思想教化,所以明明是爱情诗,他却执意曲解;经不住春香追问,便断喝“胡说”“多嘴”来强行阻止春香往爱情方面理解,当然同时他也是在告诫杜丽娘。由此可见,陈最良的确是封建礼教的宣扬者,是一个封建道学家,这就使得他性格迂腐死板,只知死守封建教义,不顾及人的自然天性。
  师:能再进一步深入说明春香闹学的原因吗?
  生:春香个性大胆、开朗、活泼,也向往自由,她不愿受封建教义束缚,所以要跟思想迂腐保守的道学家陈最良闹。
  师:不错。我们进而明确一下春香和陈最良矛盾冲突的本质是什么?
  生:封建教义对人的束缚与人向往自由的自然天性之间的冲突。
  师:春香闹学正体现了她对封建礼教的大胆违抗。
  生:我有个疑问,小小的丫环为什么敢这样大胆地闹学,小姐为什么不管管她?
  师:对啊,我们只顾看春香闹,倒忘了杜小姐了。刚才我们已说到春香不满束缚人的封建教义,那么小姐杜丽娘呢?请大家找出陈最良讲解诗后杜丽娘的两句台词,体味一下杜丽娘的情绪。
  (生齐读两句话:“师父,依注解书,学生自会,但把《诗经》大意敷演一番。”“这经文偌多!”)
  生:有些不耐烦,应该是不满意老师的说教吧。
  师:赞同吗?
  生(齐):赞同。
  师:杜丽娘说的第一句“依注解书,学生自会,但把《诗经》大意敷演一番”中,是否有什么潜台词?
  生:杜丽娘不满足于依注解书,想了解《诗经》大意。
  生:我还有个想法。我觉得杜丽娘也许像春香一样觉得这首诗有注释未能言明的特殊含义,所以要老师对《诗经》注解之外的内容加以发挥,她也许像春香一样朦胧地感到这是首爱情诗吧。
  师:很有道理。也正因为如此,当老师引经据典、东拉西扯进行讲解时,她又说“这经文偌多”,隐隐地表露了自己对老师这种解释的厌烦。
  师: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杜丽娘和春香之间有什么异同点?
  生:我发现表面文静、知书达理而又聪慧的杜丽娘也动了春心,她也在闹,不过她不像春香那样大胆地表现出来。
  生:她比春香会掩饰,她的闹是闹在心里。
  师:也就是说杜丽娘也在萌动春心,她的闹,我们可以概括为“心闹”。大家还能从下文中找出依据吗?
  生:我觉得“模字”过程中杜丽娘和春香的玩笑话以及她要为师母“绣对鞋儿上寿”也体现了她的“心闹”。你想,春香临帖时说“待俺写个奴婢学夫人”,杜丽娘说“还早哩”。这“还早哩”有潜台词:字面上说春香的字太差,深层意思是讥笑春香小小年纪就急着学当夫人,丢不丢人呀?当着老师的面,主仆两人开这样的玩笑,谁知道杜丽娘在想什么呢?(生笑)
  师:很有见解,读戏剧的确要揣摩潜台词。那么杜丽娘要为师母“绣对鞋儿上寿”为什么是“心闹”呢?
  生:临帖时忽然发问“师母尊年”,又要给师母上寿,这不是典型的上课开小差吗?再说由老师想到“师母”,很可能就是春心萌动之故,只是她的闹掩饰得巧妙,陈最良并未听出来。
  生:我觉得杜丽娘内心很矛盾,当老师面训斥春香“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老师一走就问“花园在那里”“有甚么景致”,可见她内心对花园充满向往。春香告诉她后,她又恍然大悟地感叹原来有这么一个地方。“原来”一词体现了一种恍然大悟的感叹。
  师:分析有理。不过说杜丽娘“内心很矛盾”似有不妥,其他同学认为呢?
  生:前面杜丽娘训斥春香是假装的,只不过是要顾及老师的颜面,不想让事情闹大,她的本性也像春香一样向往自由,前后并不矛盾。
  师:哦,照你这么说,丫环春香敢于跟老师“闹”,其实跟杜丽娘也有关系了。
  生:是的。杜丽娘其实是纵容春香闹呢,文中除了她假装责春香以免事情闹大之外,她对春香的趣闹、抱怨未严厉阻止,而且还开玩笑,又问花园在哪里。可见杜丽娘也不愿受束缚,是她纵容了春香闹。
  师:是啊,如果没有小姐的默许、纵容,春香未必敢闹,敢闹也未必闹得起来。春香是丽娘的影子,春香之闹,其实是丽娘之闹的曲折反映。丽娘与春香的区别在于地位、教养的不同,这些注定了丽娘不可能如春香般明闹、诨闹、武闹。丽娘之“闹”,闹在心,闹得巧,闹得文。这样就有了一个问题:杜丽娘为什么要闹?请思考。
  生:外面阳光明媚,万物充满生机,但屋内只是一本正经地讲诗;她本性向往自由,但老师只是空洞说教。
  师:这与春香和陈最良闹的矛盾冲突实质是一致的。老师本意要以《诗经》来教化,却无意中催发了杜丽娘的春心,而这正是下面爱情戏的前奏。《牡丹亭》的主题是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追求幸福自由的爱情生活,这一情节在《闺塾》一出开始正式涉及,以后逐渐发展。同学们课后可以去看《牡丹亭》全本,以便全面了解这个感人的爱情故事以及其中动人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