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高考语文卷之广义课程因素的渐次追加性引入及其命意

作者:王芳耀




  近年高考语文卷之广义课程因素渐次追加性引入的事实告诉我们,语文狭义课程之外的功夫的修炼,已经非常紧要。以北京卷为例,在零散信息采集、语料选择、设题意向、答案组织、评卷标准等多方面,都特别注意触及甚或深入生活的、文史的、哲理的、审美的广义语文界面,引入了大量的具有补充教材功能的广义教科书概念的信息,其取材之丰饶、意趣之丰富、人文精神之丰沛都是前所未有的。探讨这种渐次推进的命题改革的意图,对于我们更新观念,更新沿袭已久的教学思路,进一步做好高三复习迎考工作,改进高一高二的课程教学,都具有不可小觑的意义。
  
  一、贴近生活、采集大量即时信息
  
  让语文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地区特色、贴近时代脉搏,贴近青少年的成长实际。
  让学生懂得语文从生活中来,要学会观察、倾听、发现、感受、提炼;懂得运用语文到生活中去,评介、阐述、议论。
  
  让语文教学充分调动与活跃学生人文情怀中积极的、健康的、高品位的因素,引导并促使他们学习鲜活的语文、学习生活气息浓郁的群众语言。
  让学生真正做到为社会、为人生的需要而聆听、阅读、谈吐和写作。
  这些,才是语文教学永远的落脚点和归宿,才是语文教师所肩负的需要毕生实践的神圣使命!
  
  二、关注文化,引入教科文史哲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不断提升文明程度的过程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带有时代特征、地域特点、民族特质的一切样式,以及这些样式所承载的内容。文化并不等于文明。这一点传统语文概念的界定固然清晰,但事实上我们的教材和练习多用文明语料替代了文化读本,或由社会科学语料替代了自然科学文本,不知不觉或多或少造成了某种文化缺失。如何改善这种状况,如何让一代代青少年热爱更广义的古今文化,让他们了解、继承人类优秀的文化,创造和丰富新的物质与精神的文化成果,不能不成为选拔性考试命题者的前瞻考虑。
  
  因此,无论是现时的还是昔时的信息,无论是自然科学的还是文史哲的信息,无论是文化概念、文化现象还是文化成果,倘若就长线教学而言,自然要广泛涉猎,博闻强识,开阔视野,重视积淀;即便是站在高三年段来看,也不可忽略对古典文本与现代科技文献中常见的高频概念的了解,不可忽略以文为本地进行必要的解读、筛选、合成和推演之类的强化训练。
  
  三、靠拢理性,规范表达
  
  何谓理性信息?大而化之,就是一切指向人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和指向逻辑(概念、判断、推理)的信息。这两年北京卷的理性语料和理性命题其实不仅是以上诸条,大凡触及社会生活层面的设项都有较为明显的理性倾向,其命题意图是很值得揣摩的。
  
  就零散的理性语料和信息相当丰富这一点来看,我们的教学着力点已经有微调的必要了;倘就写作命题的理性规定来看,我们作文训练的重点更有追加义理投入的必要。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手法写《说“安”》,是一个阐述语态的篇章写作。倘若在确定了充满哲理思考或人文关怀精神的题旨以后,既善于阐述发挥,又能综合运用评述、引述、联想等方法,充分调动自己健康而纯正的言语积累,那么文章理性的光辉是可以很灿烂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表达与交流中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高考作文定题定体,其实与这一精神并不矛盾。一者,虽然定题,但“安”字只是一个语素,“北京的符号”也只是一个偏正短语,考生自主组合、确定主题词的定位与创意空间还大得很。二者,虽然定体,但体式仅仅意味着表达方法应该有所侧重,并未限制多种表达手段的综合运用。
  近几年高考作文形成的既定的开放态势应该说没有动摇,命题者只是有意针对上表所列的诸如泛主题、伪创作、唯形式主义现象给以正面引导或者规范,并试图帮助中学生认识问题更理性,关注生活更有广度、深度和高度。
  
  四、重视审美,开放感悟
  
  阅读的技巧其实最不在“技巧”本身。因为诗词散文的语料是文学作品中最纯正的部分,所以诗词鉴赏与阅读实际上是一种文学批评意义上的审美体验,是考生个人的人格境界、情感世界、审美经验及文学美学趣味与提供的文学作品语料之间的一次“晤谈”,自然,默契与共鸣就成为这一鉴赏过程中的最高境界,心有灵犀的答案也就成为最得其三昧的表达。
  
  陆游曾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我们通常讲,考是为了促进学,但学并不是单纯为了考。但包括功利心态、速成愿望在内的多种因素总是制约着我们。我们常常只觉得语文是高考科目的重磅砝码,而没有深深地体会到语文更是对于人生在修身、立业、处世、审美诸方面大有裨益,一旦掌握便可终生受用的学问。我们常常只强调语文是作为一门专修课程的语言与文学或者语体文与文言文,而不清楚语文更是生活的、文史的、哲理的、审美的、信息来源丰饶、意趣丰富的一种文化。于是,我们常常只注意传导关乎知识的“点、线、系统”,而没有去打造关乎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板块”或者“结构”。因而许多考生面对引入了大量广义语文因素的考试便显得不适应,显得力不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