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走进诗人灵魂深处

作者:刘占泉




  叶老诗云:“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唯文通彼此,譬如梁与津。”这是精读的基本规则,学习中国古典诗歌尤其要遵守这个规则。——也就是要咬文嚼字,含英咀华,体会底里,经过对作品文字的细读、感悟、体验,达到深入作品意境、与作者相知相亲的程度。这个过程,也是较高质量地学习和鉴赏的过程。朱文成老师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叶老所指示的精读要义,师生密切合作,一步步走进作品,乃至于走进诗人的灵魂深处,显示出相当深度的教学追求。请看朱老师的教学脉络:
  第一步:起步于课前预习和集体诵读,初步感知作品概貌。
  第二步:解读开篇三句。学生体会到词句融入了“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却又无从把握“淘尽”与“怀念英雄”的联系。此时朱老师站出来,比较苏词与《三国演义》开卷词立意方面的区别,指明鉴赏的路径:江水洗尽了“千古风流人物”的形体,而其功绩不朽,感召后人,于是找寻赤壁战场、追怀英雄豪杰。——这是给鉴赏教学作出的基本定位,避免四面出击,浪费时间。
  第三步:围绕叙说古事、描写壮景来“赏析”,引导学生捕捉氤氲于篇中的“英雄情结”。其间,分辨“周郎赤壁”与“孙吴赤壁”这个环节显示了教师的引领作用,使鉴赏教学更为丰满。顺势推出结语来收束:“‘周郎赤壁’一语虽普通,但含有赞美与尊敬双重情感。看来在阅读时,显性的精彩不能放过,平淡中的奇蕴也要留心。”——心思缜密,善于处理细节,安排具有启发性的引导,留下了余味。
  第四步:转入下片,先由学生分析周瑜在词中的形象特色,情况尚好。需要往深处探掘时,朱老师适时地引用清人吴乔的评述,托出比照的例子:杜牧《赤壁》诗借对周瑜的否定,来倾吐自己胸怀韬略却不得施展的抑郁不平之气。然后,聚集探究的焦点:这首苏词的“己意”是什么?带着问题品味“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为把握住鉴赏焦点,突破全篇难点,铺设了一个非常好的台阶,乃是全课的一个亮点。
  第五步:赏析直接抒情的语句和下片之结。有两个细节,气力都花费在咬文嚼字上了:头一处是解说“多情”,后一处是揣摩“还酹江月”。学生表现出很好的悟性,思维活跃,体会得有一定深度,这与前边教学思路清晰、品味鉴赏扎实有关,并受益于朱老师的两次点拨:可否把“多情应笑我”改为“失意应笑我”、关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两句的语意关系。学生借助点拨,得出精彩的品评:“多情”是嘲笑自己自作多情,比用“失意”更能体现苏东坡此刻壮志难酬的痛苦;从“还”字可知这两句是转折关系,既然“人生如梦”,就别再为心中的英雄梦忧愁啦,还是借“酹江月”推掉一怀愁绪吧。——全课高潮涌动在这里,力求穿透词作的思想和情怀之内核,达到了预设的教学高度:尽量走进诗人的灵魂深处。
  第六步:播放名家诵读录音,整体感受全篇,巩固鉴赏成果。
  ——课上得流畅,有品味钻研的乐趣,有清晰的层次,调动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一位青年语文教师能够上出这样的好课,得力于执教者具有鲜明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地阅读、积极地解读、勇敢地质疑,进而开启他们的智慧、发掘他们的潜能”;立足文本语言,“通过学生个体的主动阅读来诠释语言,从而准确解读文本的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发掘出潜在的意义;重视引导生成,反对“泛个性化解读”,“抓住时机进行引导,重视引导下的动态生成,并对学生的不当理解进行适度的评价、匡正,以帮助学生反思,走出思维与认知的误区”。
  也略陈一些可供参考的个人想法。
  1.希望能够重视美读和吟唱。全课的教学节奏比较快,学生思维处于激发状态,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不是也潜藏着某些粗疏的因素?一部分学生不断提出新见解,与教师形成互动交流,另外的学生呢?促进全体学生素养提升,是课程改革的一条基本原则。试想,若是将美读穿插在鉴赏过程之中,理性分辨的结论与相对厚实的感受、体悟相结合,是不是更符合面向全体学生,求得教学之真与实的要求呢?
  美读是文学鉴赏尤其是古典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之一,舍弃它,太可惜了。笔者浏览台湾高中名校的国文教学网站,发现那边很重视在赏析过程中加入体悟的元素。比如,在高雄市立瑞祥中学开设的“学习加油站”里,我就听到了《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吟唱。我们这边也有这首词的吟唱光盘等教学资料,如果搜集来,能为鉴赏教学添加新的亮色。
  美读的要义乃是让“理性”与“感性”联结在一起,使全体学生都能缓步进入文本,实现与诗人灵魂的近距离接触,并生发出个性化阅读与鉴赏的新鲜感受,这对高质量地获取语感积淀不无益处。篇篇都这样做,显然时间不够,也没有这个必要,但少量精读示范课,若不这样做细做实,不利于显示“示范”的功用。
  2.希望能够重视运用比较的鉴赏方法。这一课,局部的比照做得不错。我所说的“比较”,乃是更大范围里的“比照”,比如让学生读读苏东坡在黄州同一时期的其他经典作品,这对吃透“大江东去”的精髓不无裨益。
  3.希望对苏词鉴赏的某些细节给予关照。苏词是宋词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值得学界研究的内容太多了。我想,本着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需求,从中采撷一二,改造之后充实到我们的教学内容里,是件好事。比如,小的方面,周瑜什么时候打的赤壁战役、什么时候娶的小乔,东坡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到的黄州、在黄州写了什么想了什么、之后又去了哪里写了什么,“月”这个意象在苏词苏文里有什么特色……凡此种种,备课时最好全面涉猎,应需而择,为的是能够让重点篇目的鉴赏教学更加饱满。
  目前,高中古典诗歌教学常规的做法还是一篇一篇地学习。在此,也介绍一种新的思路,即创建专门的古典诗歌鉴赏教学平台。湖南有一所中学,几年前开发使用了“宋词专题学习网站”,基本内容为五部分:(1)古词常识了解,(2)词牌专题研究,(3)词人专题研究,(4)填词技巧学习,(5)按谱填词。词牌专题研究、词人专题研究是宋词阅读教学的重点,按谱填词是宋词教学的难点。据说那所中学高中生创作的旧体词作已逾半千,有力支持了鉴赏教学。这样系统地求索高中古典诗歌鉴赏新路,预示着信息社会背景下的国文教学有了空前开放的实验视野。希望青年语文教师们发展已有的经验积累,冲击新的高度,走向更加开阔绚丽的语文教学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