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论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
作者:琚婷婷
另一方面,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意味着教学内容的不稳定性、不可预见性和生成性,即教学内容不是完全预设的,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生成的,是可以随着教学的展开而不断调整的。这要求教师首先消除对不确定性的消极认识,把不确定性看做一次创造的机会。其次,破除对教材和教参亦步亦趋的依赖,认识到教材和教参只是教师教学的参考,而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不论是书本上的知识或观点,还是自己的知识或观点,都只是一家之言,只是问题的一种答案,问题的答案是多元的。而且也要让学生意识到这种多元性,使学生相信自己也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和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敢于在教材或教参的知识不适合时代发展、学生需要或教学情境时,对教材内容做出调整,自主地利用和开发其他校内外的资源作为教学内容。
当然,强调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并不是全盘否定教学内容的确定性,提倡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是相对于以往过于偏重教学内容的确定性而言的。事实上,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应是优势互补的。教学作为有目的的活动,必然要求有一定的预设和确定性,但过于强调确定性会导致教学的机械化、呆板化,使教学成为一种“线性活动”,使师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意识受到压抑;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意味着教学内容深度和意义的层次性、多种可能性或多重解释。它类似于多尔提出的后现代主义课程应具有的四个标准之中的“丰富性”。“丰富性是指课程的深度、课程意义的层次、课程的多种可能性和解释”。(4)过于强调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有可能会滑向“不可知论”或“相对主义”的深渊。
〔1〕潘洪建《知识视域中的教学革新》,博士论文,2002年。
〔2〕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
〔3〕丁祖豪、陈广国《论不确定性》,《齐鲁学刊》2004年第1期。
〔4〕(美)小威廉姆·E·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