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2006年全国新课程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题评析

作者:刘 华




  今年是新课程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实施的第三年,在前两年创新探索的基础上,今年的语文试题呈现出了很多新的特点。下面从积累与运用、阅读和写作三个方面对今年全国新课程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题进行透视,以了解未来新课程考试评价的发展方向。
  
  一、积累与运用
  
  1.注重从语文素养的角度进行全面性的考查,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积累与运用是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题的基础板块之一,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考查目的不是单纯考查语文知识,而是从语文素养的角度来考查语言积累和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今年的试题注重从字词句等语言材料的积累、古诗文默写、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名著阅读和语言的实际运用等方面进行全面性的考查。为了真正做到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些试卷还把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纳入了考查范围。因此,从语文素养角度进行考查是今年试题最大的特点,这样的考查评价能够有效地避免对语文知识的死记硬背,能够真实、准确、客观地评价。
  2.注重设置情境进行综合性的考查,引导学生重视综合性学习
  传统的积累与运用试题,从考查知识出发,在试题中孤立地大量罗列要考查的知识点。今年的试题则从考查素养的角度出发,注重通过设置情境进行综合性的考查,把很多与语文素养有关的知识巧妙地融入试题。例如南京市试题所设置的情境是“爱我南京”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这组试题虽然考查的是知识,但是这些知识都从属于特殊设置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通过模拟的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链接进平时综合性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这种综合而非孤立的考查形式符合考查语文素养的要求。
  3.注重联系现实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热点和焦点问题
  考查素养,选择恰当的切入点是很重要的。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注的医疗和教育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这些都可以成为试题命制的重要内容和切入点。今年的试题巧妙地把这些问题编进来,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4.注重语言材料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积累,尤其是古诗文积累,对于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知识化为素养,不仅仅是指能够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更重要的是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今年的试题中有大量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古诗文的试题。例如,山东省威海市试题就引入了温家宝总理在会见美国总统布什时引用的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名句,虽然是对古诗文默写的考查,但是时效性比较强,把要考查的古诗文放置在现实生活中,意在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所积累的语言材料。
  5.注重对汉字书写以及对联等传统语言形式的考查,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课程标准把“识字与写字”列为五大阶段目标之首,因此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应当重视对识字与写字的考查。由于田字格的形式在考查汉字规范书写方面的独特优势,今年这方面的试题有所增加,有些试题还在题干要求中增加了书写要求并给书写单独赋分,这对平时的语文教学和评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对联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和汉语言文字的奥妙与魅力。因此,对联等民族化的语言形式,越来越成为试题命制者关注的内容。例如,吉林省试题要求根据所给上联“长白山林壑尤美”,化用古诗文名句,对出表现天池之美的下联。这道题既能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古诗文名句对对联的能力,又能在渗透和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试题中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热爱家乡。
  
  二、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扩大考查范围,引导学生重视对古诗文的学习
  文言文阅读是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中阅读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养成对认识丰厚博大的中华民族文化,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对古诗文阅读的评价要重点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今年全国很多省市的语文试题都把文言文阅读考查扩展为古诗文阅读考查。在文言文阅读基础上,增设了古诗词阅读的考查。有的还选取了一些出自课程标准推荐篇目之外的古诗词,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考查的难度。
  2.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古为今用
  文言文阅读选文,无论是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文言文经典,还是从课外选取的文言文阅读选文,都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拉近文言文与学生个体以及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此外,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命制也注重考查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对学生思想情感的启迪。例如,重庆市试题:“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此题与当今社会带有倾向性的思想问题相联系,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注重对比阅读,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
  今年很多省市的文言文阅读试题采用了比较阅读的形式,把文言文学习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在实际阅读中考查文言文阅读能力,而不是简单地再现平时的学习过程,这种考查方法值得借鉴。在文言文阅读试题中,一些比较阅读的文言文选文质量较高,而且两段选文的内容关联度较大,适合比较阅读。例如,河南省试题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越王勾践世家》(节选)、天津市试题中《三国志·诸葛亮传》与《后汉书·班超传》(节选)、太原市试题中《小石潭记》与《右溪记》(节选)、青海省试题中《送东阳马生序》与《墨池记》(节选)、吉林省试题中《送东阳马生序》与《鸣机夜课图记》(节选)等都适合作比较阅读。对文言文比较阅读试题的设计也突出对比性,例如,今年的试题命制往往选择巧妙的切入点,从文体、文言词语、关键语句、文章大意以及启示等方面进行对比考查,既能引领学生深入进去琢磨,又能使学生跳出来思考。
  4.注重试题设计的创新,引导学生开放地学习文言文
  传统文言文阅读考查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考查文学和文体常识、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和文章大意理解与概括等几种基本形式,一般都是就理解而考理解,题型单一、陈旧,缺乏新意。今年一些试题在注重对文言文阅读基本内容考查的基础上,还进行了试题的创新,运用多种形式,尤其是运用开放性试题来巧妙地考查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
  1.注重选文内容的典范性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和内心世界
  现代文阅读是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中阅读板块的核心部分,评价的目标是综合考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查学生真实的阅读能力。今年试题中现代文阅读选文大多出自教材之外,注重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选文内容关注现实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拉近了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特别是注重选取那些关注学生内心世界的文学作品,因为这类文章能够引发学生思考,能够引导学生自省、自觉,建构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吉林省试题《我的母校,我的梦》选自今年5月《文汇报》,这篇时文展现的是学生身心发展历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文章重点描写进入市西中学后的第一节作文讲评课:“翻开本子的时候,心还在跳。可突然间,我咧开嘴,克制不住地笑出了声——我看见一个大大的、红红的、非常好看的‘5’出现在我写的那篇作文上面。还有评语,很简单的两个字:真挚!”这段文字中的“笑”“真挚”等既能成为命制阅读和写作试题的生发点,也能诱发学生对往事的追忆。学生有了真情实感,在阅读过程中才容易产生独特的感受和创造性理解。此外,像《人,总要仰望点什么》(浙江省试题)、《倾听生命的声音》(太原市试题)、《爱处无声》(陕西省试题)、《爱,有时是一种错误》(深圳市试题)、《生命的一抹》(青岛市试题)等选文也都体现出类似的特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