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2006年高考名句名篇默写题型及对策

作者:唐海波




  名句名篇默写考查的是学生对所学古代诗词和文言文的理解记忆能力。常见的题型是上下句填空,所选句子以教材为主,兼顾课外。2004、2005年随着自主命题省份的增多,名句名篇默写的题型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2006年名句名篇默写题型的变化更大,其题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一、意思转换类
  
  即题目提供一种意思,要求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对应的句子,主要考查考生对名句名篇的理解能力,这种题如果只靠考前突击记忆很难答好。例如:
  1.辽宁省试题:
  (1)陆游曾用“_______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诗句来表达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2)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潦水尽而寒潭清,
  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的是深秋的景色。
  2.北京市试题:
  (1)《劝学》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因而譬喻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短歌行》抒发了广招贤才、一统天下的博大胸怀,诗的最后四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阿房宫赋》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揭示秦王朝覆亡的历史教训,故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雨霖铃》(寒蝉凄切)是抒写离情别绪的名作,词中写道:“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主题统率类
  
  有些话题是文学史上永恒的主题。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作家,甚至同一作家在不同的境遇下,对同一主题有着不一样甚或截然相反的观点。景物描写因人的身世、个性、心情、写作目的不同,也显示出迥异的色彩。这类题需要考生在平时做好相关句子的归类,才能自然地进行联想。例如:
  1.天津市试题: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同样是菊花,在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看来“______________,
  ,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而在革命领袖毛泽东笔下则是“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采桑子·重阳》)。
  2.湖北省试题:
  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描写祖国山河壮美的名句。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天姥连天向天横,
  ______________”和“半壁见海日,______________ ”;又如,苏轼《赤壁赋》中的“白露横江,______________,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
  
  三、写法鉴赏类
  
  古诗词曲往往运用一些艺术技巧,如烘托、象征、托物言志等,以增强其表现力和语言魅力。考试大纲的“诗词鉴赏”中有一项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结合有关诗句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是鉴赏的前提。例如福建省试题:
  (1)杜甫《旅夜书怀》诗中描绘雄浑阔大境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虞美人》词中将愁思形象化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学常识类
  
  文学常识是一个人文学修养的标志之一,2006年的考试大纲对“文学常识”的修改是比较大的,特别强调了作家和作品。在学生的作文中常常见到记错作家和诗句的事例,所以将文学常识与名句名篇结合考查是一种理想的方式。例如:
  1.山东省试题:
  被钟嵘《诗品》评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在作品中多以飞鸟自喻,表达热爱田园生活的情怀,如“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
  2.重庆市试题:
  (1)“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此二句出自《______________》。
  (2)汉末建安时期,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诗歌创作,体现了“慷慨以任气”的时代风格,开创了被后世誉为“______________”的优良传统。
  
  五、整首、整段类
  
  1.安徽省试题:
  (1)早岁哪知世事艰,______________。楼船夜雪瓜洲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镜中衰鬓已先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书愤》)
  (2)①______________,少长咸集。(王羲之《兰亭集序》)
  ②______________,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______________。(刘禹锡《石头城》)
  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______。__________,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2.全国卷Ⅰ: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受上赏;,受中赏;,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数月之后,__________;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名句名篇的默写出现新的题型是势在必行的,一是因为高考命题主要是考查能力。准确的记忆也是一项重要的能力,记忆的目的是再现,要快速准确地再现就不能死记硬背,而要理解记忆,就不能强化突击,所以名句名篇的默写虽然属于A级(识记),但它对考生的考查是多方面的。二是新课程特别强调语文素养和对语言的体会、感悟,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上述五种新题型,显然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含英咀华,加强对名句的咀嚼、归类,并牢牢地贮藏在记忆的仓库中,以便根据要求迅速准确地提取。
  面对2006年名句名篇默写出现的新题型,我们应采取什么对策呢?我们认为,名句名篇的记忆首先应立足于教材。教材注释里的诗句、思考和练习中的名句是记忆的对象。对教材中的名句名篇,既要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又要考前突击、突出重点;既要背得出,又要写得对,所以必须掌握一些策略,具体有:
  
  一、化整为零法
  将精选出来的需要识记的名句名篇,按课本或朝代先后或文体顺序划分成几大块,然后制定进度表,天天坚持背诵,积少成多,各个击破。
  
  二、作文联系法
  名句名篇的默写虽然只有4-5分,但又远远不止4-5分。如果作文中能有一定量的与主题有关的名句则能增强语言的魅力。近几年的许多高考满分作文无不显示出这种优势。如2005年江苏满分作文:“我的目光停留在历史的湖畔,流水潺潺,鹤汀凫渚。历史的风猎猎作响,我听到一句响亮的声音:‘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个老人的声音又从远处隐隐约约地飘忽而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生命的绝唱》)
  但问题是学生很难自然地联想到有关联的名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多”,而曾经思考过引用过的名句名篇会比其他句子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所以可以考虑每次作文训练,要求学生作文中必须有一定量的名句(课内外皆可),并将此作为作文评分的一条标准,以此激励学生重视名句的理解和使用。
  
  三、竞赛法
  情境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情境中有意设计一些竞赛环节,则能发挥学生的潜能。名句名篇的背诵枯燥、单调、乏味。行为心理学认为,只有让人的各种机能充分参与到活动中,使其处于紧张适度的氛围中,才能取得最大效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不能袖手旁观,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帮助学生完成记忆的重任。可以试着举行班级名句名篇的背诵默写竞赛。采用笔答、口答、抢答,擂台赛、挑战冠军等方式,题目由同学来出,人人参与,每人每次不少于5题,出题范围与高考一致,偏重于教材,题型多样化。竞赛后及时评出本月“记忆之星”“默写冠军”“最佳题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