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释“故老”
作者:王美淼 叶丽萍
笔者认为,这两种解释都值得商榷。
从李密的行文上看,“况臣孤苦”中的“臣”应在“凡在故老”中的“故老”之列。而李密明明在文中写道“臣密今年四十有四”。如果把“故老”解释成“年老的人”,那么以李密的年龄显然还差一大截。因此不能把“故老”理解为“年老的人”。
“故老”一词,《辞海》《词源》《汉语大词典》中都有注释。《辞海》列有二义:其一是“年老而有声望的人,多指旧臣”;其二是“泛指年老的人”。《词源》只有一义:“年老多阅历的人。多指元老旧臣。”《汉语大词典》则列有三个义项:一、“元老;旧臣”;二、“年高而见识多的人”;三、“前朝遗老”。三本辞书对“故老”一词的解释其实大同小异。我们对它们进行重新归纳可以得到这样两个基本的意义:第一,指旧臣;第二,指年老的人。年老的人仅就年龄而言,问题不大。“旧臣”的情况稍微复杂一些,它既可以指已经告老解甲的老臣,也可以指相对于本朝而言的前朝大臣。这个意义上的旧臣就不一定和年龄有什么关系了。那么,我们就可以考虑“凡在故老,犹蒙矜育”中“故老”一词是否就是这个意义。
作者在文中无非是要说清楚这样两件事情:一是作者并没有考虑什么名节问题,也就是说作者不存在对“仕晋”的逃避;二是作者希望可以在“出仕”与“尽孝”上暂时做出自己的选择。文章先是追述自己与祖母刘之间相依为命的特殊关系,指出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接着便陈述了自己陷于进退失据的境地:一方面是刘病日笃;一方面又是郡县逼迫,州司临门。接下来,作者便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司马晋标榜以孝治天下,作者抓住这一点展开论述,作者看似隐约其词,实则明白无误地提出要先尽孝后尽忠。作者在文中说道:其他旧臣尚且受到您的怜惜抚育,何况情形更为特殊(六月失怙,四岁失恃,祖母刘躬亲抚养,如今刘命危浅,朝不虑夕)的我呢。言下之意显然是现在正该我尽心赡养祖母刘的时候,而这也正是对您所提倡的“孝道”的最好的体现。这话作者并没有说,但我们可以在字里行间看出来。
按照李密的身份,在文中最为妥当的称呼自然应该是“旧臣”了。李密早年曾任蜀尚书郎、大将军主簿等职。多次奉命出使吴国,颇有辩才。蜀汉灭亡后,征西将军邓艾闻其名,请为主簿,不就。晋武帝立太子,征诏为太子洗马。因祖母年老,须亲自奉养,于是有了这篇传诵千古的《陈情表》。如果李密在此处自称“老人家”,那于情于理皆未能安。中学课本的注解显然有误,因为对晋朝而言李密根本谈不上有功,说他年老则也近于滑稽。考虑到这些,笔者认为将“故老”解释为“前朝旧臣”比较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