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一个美国语文探究学习案例

作者:郑玉财




  在探究过程中,他们收到了大量支持性的信件,包括一封来自国会议员的信,还有几封来自军事基地已经关闭的社区的学生的信。他们在课上探讨了宣传手册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以及劝说他人的方式。他们还到有着相似经历的其他社区走访,获得了一些很有帮助的建议。学生在获得主体身份的同时,已经不知不觉地走入了情境当中,成为情境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从当地的军事基地研究到美国20世纪的战争,后来又进一步追溯到美国18、19世纪的要塞、城堡。他们还查看了美国历史上与战争有关的著名演说,调查了政府各部门参与战争的过程,还研究了军队的管理。学生还从艺术表达视角对战争进行研究,研读了一些描写战争的经典著作,欣赏了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一些乐曲,评析了几幅有关战争的名画。他们在研究过程中用数学语言检查、处理获得的数据,记录访谈、调查结果。这些复杂的、身临其境的学习活动也许是非正式的,但却包含着极其广博的真实见闻,是充满挑战、富有生气的真实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理解、解决真实的复杂问题的机会。他们自己决定探究方向、制定研究计划、选择研究方法,组织参观、调查、实地考察,查找、梳理、归纳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得出结论。这些特定情境中的活动有助于学生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拥有的信息,对信息做深度加工并相应地重构知识,体验他们自己的决策过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充满挑战的心智过程。学生在多元的真实情境中从“新手”成长为“专家”,当他们以“专家”的身份和眼光来审视、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也就意味着人类经验和个人经验实现了融合,物我关系得到了优化。
  3.交往。当小组讨论的时候,学生体验了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人际交往活动;当走进社区,与一些参加过越战和其他战争的退伍老兵座谈的时候,学生经历了人与群的交往互动;当邀请一位学生家长介绍地图在制定作战计划时的作用的时候,学生亲历了人与组织的互动;当全班到部队参观的时候,学生参与了教学组织与社会组织的交往活动。在多种交往并存及相互作用所构建的交往场中,学生分别扮演了发言者、受言者和在场者的交往角色。在角色转换之中,学生从言语主体、言语客体和言语环境三种不同的视角体认交往活动,学会用变化的、多维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经历了为表达自己在特定情境中的独特感受而遣词造句的复杂心理过程。这个过程既体现为一种外在的表达、交往技能,又是一种内隐的心理意识结构的反映。对个体语言获得来说,在选择恰当的语言进行交往的过程中生成语文能力,不仅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人的实现”的过程。在多元、平等、开放、自由的交往活动中,随着语言交往、信息交流、精神交往的深入,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互动就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闪现出人性的光辉,师生就逐渐从自我原有的独善性的思维、封闭式的情感、单面性的人格中摆脱出来,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突破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结构、思维结构,超越原有的人格层次,进而使自己的生命潜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正是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个体确立并认证了既与他人紧密联系又区别于他人的关系网中的自己,与正当的人际关系世界建立起和谐的联系,使自己的交往行为合理化。
  综上所述,探究学习中对问题的探究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生命意识的丰富与流动,通过体验丰富多样的情境积累具有个性的自我经验,通过优化物我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深度融合,在各种各样的交往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和谐的人我关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