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我欣赏这样的学习表

作者:刘真福




  2006年11月,我到云南省景洪市民族中学调查访问,看到初中年级课堂上学生人手一份统一制作的“预习表”和“单元整合表”,顿时眼睛一亮:我到过不少地方,参观过不少课堂,或许还是孤陋寡闻吧,从没有看到学生学语文以表为据、以表助学的情况,现在竟然在边境地区的学校看到了。尽管这所学校招收的都是少数民族学生,学生的语文基础不是很好,但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语文教学改革上做了卓有成效的尝试。听课时,看到学生发言非常踊跃,问题回答得非常实在,不像其他地方的公开课那样花哨,那么,这种有效教学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学习表呢?
  还是先来看一下这两份学习表吧:
  
  这种学习表益处良多。
  首先,这种教学方式,与绝大多数无表可依、无表为助的课堂教学相比,是一大进步。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有具体目标、明确任务的学习和无目标无任务的学习,效果是大不一样的。在无目标无任务的情况下,不管学习者怎样努力,都不可能比有目标有任务的学习者做得更好。而且,长期以表助学,学生形成心理反应定势,可以训练得更加熟练、快捷,学习会进步得更快。据我了解,至今为止的多数语文课上,学生都是在课堂上“现场进入”课文的,在家里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和心思预习课文。那么,学生一表(预习表)在手,课文预习是不是变得更容易、更有效了呢?我们总在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发愁,由景洪市民族中学的教学经验可以悟到:效率产生于课堂之外和学生主体之中。如果真正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其知道在课外时间里没做什么、将要做什么和已经做了什么,进行自我发问、排忧解难和检测评价,那么学生可以“提前进入”课文,在课堂上“已知”多些,“未知”少些,这是不是为解“效率”难题提供了一种思路呢?
  其次,这两份学习表本身也颇有可圈点之处:表一注重语文学习的基础训练(问1、问2),注重探究式学习(问3),注重总结式学习、开放式学习(问4),微观指导和宏观指导相结合,打基础和发展个性相结合,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精神;表二注重整合式学习(问1),注重基础训练(问2、问3),注重个性化学习(问4),也同样体现了新课程的精神。
  当然,这两份学习表也还有值得商榷之处:表一似未明确提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学习任务,这就多少减弱了新课程的意义;问2把多音字单列为一个重要的预习任务,学习面太窄;问4是学习总结,不是预习,与“预习表”不相符。表二列举的四条,似是全面,实有遗漏:看重写作方法,缺了阅读方法的体会总结;看重知识、能力和方法的学习,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看重读写,缺了识字写字和口语交际的要求。而缺的这些都是新课程背景下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另外,缺了个人学习进步和学习不足的总结分析,新课标提出“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就是针对教学评价说的。
  不过瑕不掩瑜,这两份学习表很适合景洪市这样的边境地区学校。当然,对其他地区的语文教学也很有借鉴意义。
  将原表翻新改造一下:(见表一、二)
  需要说明的是,对旧表的翻新改造依据的是新课程的精神:一是提升目标,二是拓展视野,三是尽力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既实现一种现实的教学,又追求一种可能的教学或理想的教学。新表比旧表的表达更全面,学习难度也更大了,实施起来会不会有困难?不要紧,这样设计是想把学习领域伸展得更远,让好学生有更大的发展余地;同时,又不要求所有学生做满这些问题,如果实在有困难可放弃某些项目。还有一点要说明,语文课预习、复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以上新旧两种学习表未必是最好的,各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制订更加适用的学习表。最后还得强调,有学习表比没有学习表的教学效果更好,这是不容怀疑的,老师们不妨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