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粉墨登场”意义管见

作者:叶秋生




  “粉墨登场”是一个常用成语,经常见诸报纸杂志。但人们对它意义的理解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解释是:“化装上台演戏,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于是,很多人据此认为“粉墨登场”是一个贬义词,报刊杂志上“粉墨登场”的很多使用都错了。果真如此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对北京大学语料库中的48个用例、人民网(2004~2006年)随机调查的1000个用例的实际用法进行了考察,发现“粉墨登场”至少有三个义项:
  1.指化装上台演戏,这是本义。如:
  (1)戏子的生活也是很有流浪汉的色彩,粉墨登场,去博人们的笑和泪,自己仿佛也变做戏中人物。(梁遇春《流浪汉》)
  (2)在梅兰芳、周信芳舞台生活四十年会演期间,洪深曾粉墨登场,与梅、周合作演出《审头刺汤》。(武仲平《文化名人演戏趣闻》)
  (3)为了庆功,中秋节连唱三天大戏。宋宝罗粉墨登场,唱老生戏《击鼓骂曹》,那年他7岁。(《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7月14日)
  例(1)(2)(3)用的都是本义,表化装上台演戏的意义。根据我们的统计:在北大语料库中表本义的有21个,占全部例子的43.8%;在人民网中表本义的有95个,占全部例子的9.5%。
  2.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如:
  (4)及至北平攻陷,这些地痞流氓自然没有粉墨登场的资格与本领,而日本也并未准备下多少官吏来马上发号施令。(老舍《四世同堂》)
  (5)这个世界真是邪门儿得很,正当上个世纪末建立多极世界的呼声日隆之时,几个在军事、经济和科技方面具有超强实力的国家,或保守、或右倾、或右翼的政客都纷纷粉墨登场了。(人民网2005年7月12日)
  (6)此时,上层豪强的代表王莽粉墨登场了。(人民网2005年10月19日)
  例(4)(5)(6)的“粉墨登场”都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在北大语料库中表此义的有8个,占全部例子的16.7%;在人民网中有87个,占全部例子的8.7%。
  3.比喻各种人或事物出台(不是政治舞台)、出现。如:
  (7)这一次,物是人非。宫鲁鸣时代已经结束,马赫粉墨登场,中国女篮访美三战全败,最后84比117败给圣安东尼奥银星队33分。(《蓝球先锋报》2005年5月16日)
  (8)人们惊奇地发现,专门用于全身美体的绿茶液和用来美容的绿茶汁也粉墨登场。(《科技日报》2004年9月20日)
  (9)于是,一种学术拜物教粉墨登场了,这就是对SCI、CSCI等中外不同引文索引系统的崇拜。(《人民日报》2006年11月9日)
  (10)1998年5月,歌颂战争罪犯东条英机的电影《自尊》又粉墨登场了,这些都表明,对日军侵华历史的追究和清算还远远没有完成。(《人民日报》2005年8月11日)
  例(7)的“粉墨登场”指人物出台,例(8)指产品出现,都是中性词;例(9)(10)中的“粉墨登场”指事物出现,是贬义词。在北大语料库中比喻各种人或事物出台、出现的有19例,占全部例子的39.6%;在人民网中高达818例,占全部例子的81.8%,818例中表中性的有572个,表贬义的有246个,中性与贬义的比例是2∶1。
  通过上面实际用例的调查,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三个结论。第一,“粉墨登场”有三个义项:即指化装上台演戏;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比喻各种人或事物出台(不是政治舞台)、出现。第二,在各义项中,“比喻各种人或事物出台(不是政治舞台)、出现”这一意义是强势意义。第三,不能简单地判定“粉墨登场”为贬义词,它还有中性甚至褒义的用法。
  语言是发展和变化的,一个词语的意义出现扩大、缩小、转移是很正常的。当一个新出现的意义已被人们认识并广泛使用时,就得承认它的合理合法。如“空穴来风”,原来指“消息和传说是有根据的”,现在则“多用来比喻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注意到了这种变化,收录了新义,让人信服。我们认为,“粉墨登场”也像“空穴来风”一样,它不仅“指化装上台演戏”和“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还“比喻各种人或事物出台(不是政治舞台)、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