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论点摘编

作者:佚名




  当前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
  如何认识“作文”与“写作”、“应试”与“应需”、“实用文”与“文学类文章”、“规矩文”与“放胆文”?顾之川的《当前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对此进行了分析说明。1.“作文”与“写作”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联系,因为二者都是写文章;有区别,是说“作文”常指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而“写作”是一般意义上的写文章,包括文学创作在内。从这个意义上讲,“作文”只是“写作”的一种形式。因此,人们在谈论中小学作文教学时常出现两方面的偏差:一是“居高临下”,认为一般的写作原理一定能够适用于中小学作文教学;二是“拔苗助长”,用成人的眼光和标准来判断中小学生的作文。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清楚:中小学作文教学只是一种教学行为,与一般意义上的写作是有明显区别的。2.无论是平时的作文教学,还是应试作文研究,都应明确一点,即作文既要为“应需”服务,也要为“应试”服务,二者不矛盾。作文教学的目的不是应付考试,而是为将来的生活作准备。持这样的态度对待作文,平时学得扎实,练得认真,考试也不会差到哪里去。3.新时期以来,文学教育受到普遍重视,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科书也选入了大量文学作品,文学类文章也正式列入语文高考《考试大纲》,但这并不意味着要用文学取代语文,文学只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4.“规矩文”重在给学生打下写作基础,“放胆文”追求作者的真情表达,两者必须兼顾,但不能平均用力,必须有所侧重,中小学作文应该以“规矩文”为主,使他们知道基本的要求、体式。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7年第1~2期)
  
  日本初任教师教学辅导制度
  徐浩斌、周明的《日本初任教师教学辅导教师制度之探析》介绍了日本初任教师的教学辅导制度,从中可以了解到这一制度的内涵。1.实施体制。分为以校长为中心的体制和以辅导教师为中心的体制。前者由校长在校内成立指导组织体系,以副校长为实际负责人,然后选择辅导教师及学科辅导教师,分别担任主要的辅导工作及学科的辅导工作,全校教职员工也要按照指导计划协助初任教师的辅导工作,使全校构成有组织的协同指导体制。后者以辅导教师为中心,辅导教师要在校长及副校长指导下,依照年度指导计划,对初任教师实施指导。辅导教师以外的教师,要在校长以及副校长指导下,依照全年度指导计划,协助辅导教师实施初任教师的辅导。2.辅导教师的选拔条件及搭配。辅导教师要满足两方面的条件:首先要有担任导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其次要有担任导师的意愿。为初任教师搭配辅导教师时主要遵循三条原则:第一,按任教年级和教材内容选派,辅导教师的任教年级及教材内容如与初任教师相同,辅导教师就能获得初任教师的信任。第二,按就近原则派任,辅导教师与初任教师尽量比邻而居,就近辅导。第三,按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派任,辅导教师与初任教师如能在教学方法与理念上有共识,辅导能产生比较好的效果。3.辅导内容及辅导形式。教学方面的辅导可分为教学参观、教学演示及教学研究。辅导范围包括六类,即班级管理、学科指导、道德、灵活运用教具教材、处理校务、学生指导。辅导方式有:观察初任教师的教学,提供反馈与建议;协助初任教师建立教学档案;协助初任教师进行个案研究或对重要事件进行反思。4.评价方式。评价由校长负责,在年度结束时进行。针对辅导教师的评价主要是学科辅导技能、教学方法、辅导计划及实施情况、自我反思能力及与初任教师的关系;对初任教师并无直接的评价,基本上以自评为主,即自己填写感想报告。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年第1期)
  
  语文教学对话的内质与外化
  沈中尧《语文教学对话的内质与外化》一文从“一言堂与对口词”“显对话与潜对话”“有交流与有创造”三个角度对语文教学对话的内质与外化进行了思考。1.一言堂与对口词。无论是一言堂式的教学还是对口词式的教学,都不能只看它们的外化形式,最重要的是看它们有无对话的内质——交流与创造。对口词式的教学假如内容直白浅易,过程按套入轨,那实际上徒有对话的形式,不是真正的对话;而看似一言堂的教学,假如其讲授或解析都是在与第三方以至第四方做过有形或无形对话之后的交流式表达,也同样能够归入对话之列。前者属于“显而空”的对话,后者属于“潜而实”的对话。2.显对话与潜对话。人们通常关注师生间的显对话,而忽视阅读教学中最具有研究探讨价值的潜对话,即师生与文本、编者的对话。可以从两方面来改善:一是强调与文本的直接对话,以优先与文本对话为主,尽量回避已有的显对话;二是用心与教科书编者进行间接对话,编者的理念、意图、导向等是通过教科书的编排来体现的,从整体到局部认真推敲领会教科书的编排,就是在和编者进行对话。3.有交流与有创造。交流是不可或缺的,交流必须有所得,但交流不一定非得有创造。因此,不管是显对话还是潜对话,有所得即可,无所得的对话就是空对话、伪对话。过分强调对话的创造性,常常会导致轻阅读重阐发、多发散少整合的泛对话、滥对话,造成阅读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紊乱。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2期)
  
  克服“伪对话”的对策
  李春扬在《阅读对话中的“伪对话”与对策》中分析了五种“伪对话”,并提出了四项对策:1.领会对话实质。对话的实质在于参与、交流和共享。2.明确对话规则。对阅读教学来说,对话包括隐性的阅读对话和显性的课堂对话两个层面,相应的规则也应包含这两个方面。3.发挥话题效能。话题的信度和效度直接影响对话的质量,话题设计应符合发散以求活、变角以求新、探幽以求深的原则,并能够点燃文本的亮点。可以聚合争论辨析的焦点,可以探究文本阅读的疑点,也可以锁定若干文本的连接点,还可以填补文本的空白点,或直指文本的瑕疵点。4.掌握对话技巧。教师要向学生传递自己的“同理心”,真诚地唤起学生的信任感。要专注、积极地聆听学生的发言,并适时地用简洁扼要的语言概括学生的主要观点或进行相关提问,以对学生的发言作出回应,这种回应有时也可以用得体的眼神、面部表情、手势等来表达。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对话技巧。
  (《阅读与鉴赏(教研版)》2007年第1期)
  
  语文教学课件设计的主要类型
  富文娟在《中学语文教学资源开发的主要类型研究》中指出,语文教学课件设计的主要类型有:1.创设情境类。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创设一种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从形、声、色方面感知事物。教学中运用此类资源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给语文课注入活力。2.扩大信息类。(1)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利用多媒体增加阅读量,使学生学会搜集信息、筛选信息、处理信息,提高快速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2)超文本阅读。计算机给阅读带来的最大变革是高效检索式阅读方式的出现。另外,现在的“大语文”观强调,除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第三课堂”,即利用社会生活和社会语言实践中的语文学习资源。近几年,中国语文基础教育网络的迅猛发展以及全国各地重点中小学同步课堂教学网络的建成,也是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渠道。3.展示情节类。利用信息化独有的优势声情并茂地展示文学作品的主要情节,有利于学生初步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了解情节发展脉络,形成独特的形象思维,从而得到自己的情感体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4.揭示难点类。信息技术可以模拟一切真实与虚幻的境界,展示事物和故事的发展过程,达到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建构。5.综合性学习类。综合性学习、专题性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一个问题或一类问题进行研究。信息化手段可以帮助实现这个目的。6.拓展延伸类。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利用一些软件能够针对学科实际,制作出一些动态课件,较好地表现事物内在关系和变化规律,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发现规律,尝试解决问题。7.复习类。网上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各年段的知识,可以利用计算机把以往的同类知识及巨大题库资源作为后盾,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8.交互式游戏类。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过程中,不但要强调人机交互,而且要突出学生的参与。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