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要允许学生追求华丽

作者:王立根




  去年12月我在厦门市双十中学举办了一次作文讲座,当时,有一位学生问如何防止写作文时出现堆砌辞藻的情况。
  我是这样回答的:堆砌辞藻是一定年龄段的现象,等你辞藻多了,写作水平高了,慢慢就会觉得堆砌辞藻很低级,自然而然会改正。我个人认为,在开始学习写作阶段,能堆砌辞藻就堆砌辞藻,最怕是没有词汇。如果在读书过程中,看到好词好句就用到自己的文章中,等积累到一定的量,词汇就会丰富,有了较丰富的词汇量,写作才会顺手。
  这次讲座实录,刊登在《海峡导报》上。但这一则对话,许多人不以为然,指责这种说法是荒谬的,是一种误导。因为我们总是谆谆告诫学生,写文章要不事雕琢,不尚华丽,文风朴实。古人有云:做人诚平恒,行文简浅显;鲁迅先生深恶痛绝作文以美词动听,夸大、装腔、撒谎;孔子也说,写文章“辞达而已矣”。因此写文章应崇高朴实无华。
  但实际上朴实无华是文章的最高境界,中学生一般难以企及。从大师们成长的经历来看,运用文字,从绚丽趋于平淡也是需要一番艰苦的历练的。其实,语言丰富,则人生饱满;语言贫瘠,则人生寡淡。对中学生来说,要做到言简旨深、朴实无华,是有相当难度的。我们不能混淆“学写作”与“写作”的界限。一味强调朴实,将会使初学者手足无措。
  学生作文与成人作文不同,他们总是在不停的脱换之中。即脱离原来的格调,转换为新的格调。脱换是学生学写作的规律,一般来说,他们初时总是堆砌辞藻、追求华丽,甚至会出现一些毛病。教师对此不必大惊小怪,多加指责,而要积极诱导,让他们自悟自化,久之必能自行收束,有大的长进。这一点,王筠在《教童子法》里说得很清楚:“且弟子将脱换时,其文必变而不佳,此时必不可督责之,但涵养诱掖,待其自化,则文境必大进……作文而不脱换,终是无用才也,屡次脱换,必能成家者也。若遇钝师,当其脱换而夭阏之,则戚矣。”如教师一开始就对学生华而不实的文风加以不适当的指责,则会压抑其写作热情,导致其语言越来越贫乏、枯萎,致使其终生写作无生气,无活力,面目可憎。
  作文的脱换,关键在学生的“自悟自化”,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如若教师教得太多,不相信学生能够自己学会他想学的东西,总是把学生看作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懂的毛孩子,脱换就难以成功。
  学生曾新宇的作文《台湾凤尾蝶》获得了福州市作文一等奖,收到了上百封读者来信,反响很大。这篇好作文是怎样写出来的呢?我曾和他做过一次长谈。他说:
  “初学写作,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写,胡扯了几十个字,交了差,只得了60分。后来,我发现只要在每篇文章的篇头加上一段比喻,作文总能上80分。于是,我特地买了本《语林初探》,天赋和榕明见了,也各买了一本,从此,班上作文分就数我们三个高了。
  “一次,老师布置了一篇《雨夜送伞》的作文。我不分青红皂白,开篇先把《语林初探》中的一大段描写搬了进去……第二天,老师在班上念了作文,第一篇是我的:‘刷刷——一道道闪电撕破夜空,仿佛一条条耀眼的金蛇在云层里流动。……’没想到第二篇是天赋的:‘刷刷……’几乎跟我的一模一样,老师微微皱了皱眉,下面的同学也开始嘘了。更糟的是第三篇,榕明写的也是:‘刷刷……’老师话音未落,全班已是哄堂大笑。我们三个都羞得低下了头……
  “现在想想,当时的作文,只是一味地堆砌华丽的辞藻,内容却很空洞,华而不实。郭沫若先生说得好:‘不要把形式看得太重,主要的是精神与内容。’如果不注重思想,不注重内容,那一辈子也写不出好文章来。思想是语言的内核,语言是思想的外衣,‘言为心声’‘辞随意生’,语言应当是从属于思想的。”
  这样的“自悟自化”不知要比教师的耳提面命强多少倍。
  教师如果一开始就要求学生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崇尚朴实,他们肯定会视写作为畏途,他们写作往往是因为对美丽、丰富、优雅的辞藻感兴趣。这一点,朱自清先生是深悟其道的。朱自清的《春》,是为中学生写的范文,所以这篇散文就没有什么深邃的思想,精心的结构,全文甚至有的像流水账,平铺直叙,罗列现象。但他明白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把语句写得非常精美,一会儿用表示触觉的字眼,一会儿用表示味觉的字眼,一会儿又用表示视觉的字眼,从文字到意境都呈现一种诗意图景,一种眼花缭乱、热闹的景象,优雅而绚丽。所以有人指责这篇散文缺少意蕴和内涵,他们却不知这正是朱先生的良苦用心。
  书面语有着超越口语形态的特征,它比口头语言更具有视觉美感的追求,作文教学如仅仅提倡平白如话,与其说使语言美感价值得到强化,还不如说是弱化!
  有篇作文,写了这样一段:
  “走进公园,一阵阵芬芳花香扑鼻、沁人心脾,五光十色、鲜艳夺目的花朵开满了枝头,新鲜嫩绿的细长的柳条随着微微的和风轻轻地飘荡,这是一派多么春意盎然、喜气洋洋的情景啊!我被公园里秀丽的迷人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
  这里用了“五光十色”“新鲜嫩绿”等十来个形容词,确实有点堆砌,华而不实。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删去了这些形容词,改为:
  “走进公园,迎面送来的是花香,花朵开满枝头,柳条随风飘荡,我被这情景吸引住了。”
  这样一改,看似质朴,却显得干巴巴,枯燥无味,美感丧失殆尽。
  丰富的生活应与优雅的语言同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一定要让学生热爱语言,热爱文字,知道其中有无限动人的东西,这就要从语言积累开始。
  我以为,不妨允许学生追求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