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体态语与体态语词

作者:陈云龙




  《孔雀东南飞》诗中有“阿母大拊掌”句。某高中语文教材对“拊掌”的注释为“击掌”。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篇第一册《焦仲卿妻》注为:“拍掌。这里是表示惊异。”《汉语大词典》释为“拍手,鼓掌。表示欢乐或愤激。”以上注释均不完善。高中语文课本的注释只说明了体态动作,没有说明体态动作的含义,过于简单。朱东润注和《汉语大词典》注既说明了体态动作,也解释了体态动作的含义,但是没有说明“拊掌”为什么有“欢乐”和“激愤”这样相反的意义。
  把“拊掌”释为“击掌”“拍掌”“拍手,鼓掌”都是可以的。“拊”的主要义项是“拍,击”。“拊手”是拍手,“拊心”是拍胸,“拊石”是敲击石磬,“拊缶、拊鼓”是击打乐器,“拊股”是拍腿,“拊床”是拍打床,“拊背”是轻拍肩背,“拊胸、拊膺”是捶胸。将“拊掌”这个体态的含义解释为“表示惊异”和“表示欢乐、激愤”也是对的。但是,为什么同一体态可以表示“欢乐”和“激愤”这样相反的含义呢?
  用《国学宝典》电子版检索,共得273条含“拊掌”一词的例句。归纳一下,“拊掌”主要有四方面的含义。
  
  一、表示“欢乐、赞赏”,常和“笑”等词连用。这个含义最为常见,宋元怀著《拊掌录》一卷,书中所记皆一时可笑之事,“拊掌”成了“笑话”的代称。例如:
  (1)操大拊掌笑,会者皆惊。(《后汉书·方术传下·左慈》)
  (2)策拊掌大笑,乃有兼并之志也。(《三国志·吴书四》)
  (3)高祖嘉之,拊掌欣笑。(《魏书·卷二十一上》)
  (4)睹足下《咏怀》五篇,仆乃拊掌惬心,吟玩为娱。(柳宗元《答贡士沈起书》)
  (5)语毕,满堂拊掌称善。(曾纪泽《出使英法俄国日记·光绪五年》)
  
  二、表示“打节奏”。
  (6)南闾兮拊掌,北阎兮鸣笳。(《全晋文·卷六十八》)
  (7)鸣拍板,拊掌应节。(《清史稿·卷八十五》)
  (8)即奏三弦、琵琶,鸣拍板拊掌,举盏以献,凡六献。(《清稗类钞·时令类》)
  
  三、表示“提示或引诱”。
  (9)拊掌诱之,则奋翼而唳若舞状。(宋·林洪《山家清事》)
  (10)忽拊掌一声,悉变为牛头阿旁之属,奇形丑貌,可怖可愕。(宋·洪迈《夷坚志》卷第九)
  (11)倘遇人以诗词或言语示我,彼在隔坐,不及知闻。我则拊掌,彼便说出。(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十九)
  
  四、表示“激愤、数落”。这个含义的用例很少。
  (12)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无罪过,不迎而自归。”(《玉台新咏》)
  击掌是汉民族一个常见的体态语,“拊掌”这个词记录了左右手掌相击这样的体态。但是,击掌有两种情况,一是左右手掌心相击,就是拍手、鼓掌,表示欢乐、赞成、激动等;一是右手背击左手心(左手背击右手心的情况比较少见,但不排除有人因用手习惯不同,可能会用左手背击打右手心),表示激愤、怨怪、数落等。这两种“拊掌”均为汉民族体态语,前一种使用频率很高,后一种常出现在怨怪、愤激的场合,经常可以看到老年妇女一边用右手背击打左手心,一边激愤地数落的场景。“阿母大拊掌”的“拊掌”是在阿母见到女儿被休回家,感到很不光彩的激愤情况下作出的体态动作,后面还有一系列数落的内容,因此,显然属于后一种情况。
  以右手背击打左手心这个体态语比较难用简洁的文字记录,容易被忽略,因此,也用“拊掌”表示。周国光编著《体态语》一书,“例释性条目对汉语常见的近200个体态进行描写、分析和解释”,其中收有“拍巴掌(拊掌、鼓掌)”条。但是,没有收入“以右手背击打左手心”的体态语,也未见“激愤、怨怪、数落”的义项。
  以上注释不确的原因是对“拊掌”这个体态语不了解,未能区分“拊掌”的两种不同体态,也没有弄清楚体态语和体态语词的关系。另外,《汉语大词典》“拊掌”条义项收列不全。
  体态语是表达特定意义,传递某种信息的肢体动作,体态语词是记录体态语的词语。拍手是一个体态语,“拊掌”就是记录这个体态语的体态语词,它记录了左右手掌心相击和右手背击左手心这两个体态。体态语词用文字描写记录体态语,突破了体态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保存了汉民族体态语。但体态语词记录体态语有一定的局限和模糊性,不能像录像那样完整地精细地再现复杂的体态动作,一些相近的体态动作也难以用文字区别开来。体态语词与体态语也不是一一对应的,不同的体态语可以用同一体态语词记录,如“拊掌”就包含两种不同的击掌方式;同一体态语也可以用不同的体态语词记录,如:拍手可以叫“拊掌”,也可以叫“抚掌”,还可以叫“鼓掌”等。因此,我们今天要通过体态语词解读体态语,尤其是古代体态语,就必须加以辨析,弄清楚体态动作与含义的关系,弄清楚体态语与体态语词的区别。
  综上所述,《孔雀东南飞》“阿母大拊掌”句中的“拊掌”应注为:“拍手,这里是右手背击左手心,表示激愤、怨怪、数落。”
  
  参考文献:
  〔1〕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第6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版。
  〔2〕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月第1版。
  〔3〕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必修)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国学宝典,http://www.guoxue.com。
  〔5〕周国光《体态语》,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