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2007年新课程高考考向蠡测及备考策略

作者:崔广胜




  2007年,新课程实验区将举行高考。从教育部颁发的《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来看,新课程高考的知识点并没有很大变化,只是分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分值的分布略有变化,其中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增加了探究能力层级。
  
  一、2007年新课程高考考向蠡测
  
  由于新课程高考增加了选考内容,特别是增加了对探究能力的考查,因此试题的设计将会在“稳中有变”中出现异彩纷呈的局面。
  语言知识依然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山东省将它放入必做题中,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呈现。根据高考试题命制的原则和规律,新课程高考在命题的内容和考点设置方面会与2006年有许多相似之处。字音、字形、词语、标点、病句仍将是语言知识题的考查重点。
  语言文字运用试题仍将保持鲜活的生命力,继续体现贴近生活、活学活用的特点,在题型上仍然会出现许多新的样式。常见修辞方法增加了“反复”,语言表达在“简明、连贯、得体”的基础上增加了“准确、鲜明、生动”的要求。这有可能成为命制语言测试题的一个热门角度。
  诗歌鉴赏试题将出现多角度综合考查的情况。选材上,仍将选取较为典型且典故相对少的、一流作家的次要作品或二流作家的上乘之作。会继续从词句品读、语言品味、意象意境的把握、形象思想的理解、表达技巧的鉴赏、诗论的判断与鉴赏等角度设题,也会出现根据诗歌反映的具体内容探究当时社会人们的生活状态,进而了解民族精神、提高人文素养的探究类试题。
  现代文阅读仍然分为小阅读和大阅读。小阅读用客观题型考查,大阅读为选考内容,包含两部分:一是文学类(散文、小说与戏剧)文本阅读,二是实用类(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文本阅读。在这类阅读试题的命制上,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理解词句、分析综合、鉴赏评价之外,还会出现探究类试题。
  在作文方面,从命题形式上看,命题型、话题型、材料型、图表型、漫画型等都有可能登台亮相。2006年山东省高考作文题受到普遍好评,2007年还会沿着“开放,要求宽泛,少设限制,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有发挥才能和创新思维的广阔天地”这个路子走下去。2006年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山东卷均为材料主题作文,故今年复习时应有所侧重。命题作文回归,开放的、大家有话可说的命题作文仍然是好题,也应给予重视。从命题内容与角度看,新课程高考作文题还会注意立足于个体的生命与发展,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注意既强调人的个性发展,又强调人的社会意识。因此,强调对个体生命的关注应该是作文命题的重中之重。从命题的出发点与切入点来看,为了避免学生写大而空的文章,命题者会加强对个体体验和个体生活感受等内容的关注,让学生能从理性认知与感性领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真话可说,有真情可言。在命题材料的使用上,会考虑学生的认知实际,体现对考生的尊重及人文关怀。
  
  二、2007年新课程高考备考策略
  
  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角度进行2007年的备考。
  (一)语言知识再热炉
  从技术上讲,“语言知识六要点”(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病句、标点)可分三个方阵来复习:汉字、词语、句子。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拉线,重点突破。字音、字形、词语的复习,要让学生自己总结、整理平时最容易出错的点。语病、标点的复习,重在归类。
  2.立足于提升素质,从基础做起。要认真读书,读典范文章,接受正规语言熏陶,形成良好的语感,提高词语推敲的敏感性,培养准确使用语言的意识。注意感知、记忆优美的文句,为高考“储料”。
  3.整理笔记,做病历卡。学会从试题中寻找规律,学会整理复习提纲。基础题设题点多,考查方法多,疑难点多,题量大,做足量的练习很有必要。而且不仅要强调练习的数量,更要强调练习的目的和质量。
  (二)语言表达再突破
  语言文字运用方面要培养开放思维,树立四种意识。一是目的意识,就是仔细审题,明确目的和要求。二是话题意识。高考语言表达题是有一定中心的,这个中心就是话题,强调话题意识,就是强调语言表达的内容,强调重视语言信息,这是语言表达的灵魂。三是语境意识,运用语言总是离不开一定的语境,考题所提供的语境,更多的是起限制作用。四是表达意识,也就是要注意表达的整体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的考查,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易于变化与创新。在备考中,要准确熟练地掌握各种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从不同的命题角度细致地演练,同时还要对题干与要求严格审读,明确命题者考查的侧重点。
  (三)探究能力再强化
  “探究”是首次写进考纲的关键词,也是对考生语文能力的综合考查。全新的命题样式、多样化的答案、较高的分值是其显著特点。
  探究类题目的解答切不可抛开文本另起炉灶,恣意拓展,一定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沿着文本的思想与精神生发。2006年山东卷中《文赤壁》阅读的第四题要求考生“联系本文,并结合学过的知识,谈谈对苏东坡的认识与评价”,此题对探究能力的考查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要学会从思想的深度与文本创作的角度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这要求考生在平时学习中既要达到新课标要求的专题阅读能力,又要能探讨文章主题的深刻性与社会性,学会追根溯源,透过现象看本质,甚至看出事物的发展方向。要在训练中总结,在总结中拓展,使自己的整体阅读能力有更新的突破,从而提高探究能力。
  1.文学类文本阅读
  (1)诗歌与散文
  探究能力的考查特别强调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解读。这意味着在以“多元思维、适度开放”为特征的诗歌、散文阅读中,开放性题型将会占有一席之地。备考中要注意养成整体阅读的习惯,既要注意诗文告诉了我们什么,还要联系作者与社会背景作深入探究,探究诗文所透露出的价值取向、社会生活的本源、深层次的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等。在解答时,还要立足文本,做到言之有据、具体到位、条理清晰。
  诗歌鉴赏要注重整体观照、局部解读的原则。考生应从诗歌的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主旨及社会意义等多方面对诗歌进行理解和感悟,重视对作品形象的感知和情感的把握。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分清古诗词风格流派,分析古诗词表达技巧,品味古诗词语言风格,明辨古诗词修辞手法,是古代诗词鉴赏的能力要求,这种能力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阅读积累,更需要欣赏者的感悟。欣赏者要通过联想和想象,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走进诗的艺术境界,才能抓住诗眼、明了意象、品味意境,才能解诗答题。另外,还要从不同题型入手,掌握不同的命题角度与各类试题解答的基本思路,尽可能地符合答题规范。
  散文阅读的探究就是有“我”有“思”的解读。以前考试只要按照命题人的解读选择或者表述即可,不要发表自己的见解,也不能发表自己的见解。现在的要求深入了一步,这是对考生的尊重,也是对作品的尊重。我们要牢牢记住三句话:由点到面,放入背景,带入自我。基本方法如下:①由点切入,放大内涵。即从关键词入手,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分层级解答其好处,揭示其丰富意蕴。②顺藤摸瓜,探究心理。要能透过重要的意象把握作者的心理。这些意象是解开作者“心思”的钥匙,我们要善于顺着重要意象的“藤”摸索作品所蕴涵的“瓜”。③注重比较,揭示实质。探究不是闭门造车,很大程度上需要比较,比较是解答探究题的良方。
  (2)小说与戏剧
  小说、戏剧的探究意在强调整体阅读,可能会在一般词句的理解把握、技巧赏析的基础上出现类似小论文提纲的鉴赏评论类试题,考查考生能否紧扣文本,在领悟主旨的基础上鉴赏语言、形象;也可能出现探究方案类试题,考查考生能否联系实际,展开联想,在迁移阅读中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考生养成整体阅读的习惯,树立文体阅读的意识,注意不同文体的不同解读方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