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一堂诗歌朗诵会
作者:周晓天
2006年9月14日,笔者和学生一同学习苏教版高中新课标教材必修一的专题“吟诵青春”后,组织了一场诗歌朗诵会。这是一次活动体验课,先由课代表牵头,分小组比赛,从每小组中推选出一名选手,其他要求参加的同学自由报名,汇总后共选出十名选手参加班级朗诵比赛。主持人、评委、计分员、电脑管理员都由学生自主产生。其中评委十名,计分员两名,电脑管理员一名。参赛诗歌由各选手自主确定,确定后送交电脑管理员预先录入电脑,做成ppt,以便朗诵时同步呈现给全班同学。
二、过程描述
1.主持人致辞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班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诗歌朗诵比赛。朗诵能陶冶情操、展现自我,希望通过这次朗诵比赛,大家能更喜爱诗歌,更喜爱朗诵,用自己的感情去体验。接下来请十位选手依次上台朗诵,大家掌声欢迎!
2.十位选手依次朗诵
十位选手按事先的抽签顺序依次上台朗诵,分别是:一号王威朗诵莱蒙托夫的《浮云》,二号赖军训朗诵舒婷的《致橡树》,三号林嘉成朗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四号徐俊飞朗诵舒婷的《致橡树》,五号郎哲朗诵海涅的《乘着歌声的翅膀》,六号杨馨朗诵戴望舒的《寻梦者》,七号廖望朗诵徐志摩的《我不知道风》,八号姜鹏飞朗诵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九号席超朗诵食指的《命运》,十号陈玲朗诵里尔克的《孤寂》。
选手朗诵时,电脑管理员将诗句同步呈现在教室的背投电视上。评委、计分员同时进行工作。
整个朗诵过程大约进行了30分钟。
3.听众代表点评
教师:时间过得很快,我们十位同学的朗诵已经结束了,看样子大家还沉浸在美好的体验中,现在请大家自由谈谈感受,点评点评。
江成平:席超声情并茂、陈玲抑扬顿挫,重新燃起了我对诗歌的热爱,原来诗歌可以那么优美,那么扣人心弦。虽然我没有廖望那样的勇气,也没有陈玲对诗歌的深刻理解,但我会以自己的方式去阅读它、感受它,使它成为我的精神食粮。
…………
4.参赛选手发表感言
教师:接下来请参赛选手谈谈自己的参赛体会。
席超:今天上来朗诵的每一位选手都很不错,能站在这个讲台上,面对50多双眼睛,把自己的才能展现出来。我今天的表现可能比另外九位好一点点。我在这里诚恳地祝他们的朗诵水平越来越高,随时向我挑战。(同学笑)
陈玲:通过这次朗诵比赛,我锻炼了自己,发现自己胆子越来越大了,不再像以前那样胆小。我希望以后无论什么活动,大家都能踊跃参加,有意识地锻炼自己。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廖望:刚才在这儿朗诵真的很紧张。我努力想把这首诗朗诵好,但其他同学朗诵得更出色,我要向他们学习。最后,我要向席超发出挑战。(同学鼓掌)
…………
5.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果并总结
刚才计分员已经把比赛成绩统计出来了。现在我宣布本次朗诵比赛的结果:第一名席超,第二名陈玲,第三名廖望……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
这次朗诵比赛短暂而又耐人寻味,那种激情犹如黄河之水汹涌澎湃,到现在还未停止,让人意犹未尽。十名朗诵选手个个意气风发,诵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激情。他们的表现震撼了我们,征服了我们台下所有人的心。他们把感情融入诗歌,把思想融入声音,今天他们是最棒的;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是永远的擂主,只要我们有信心去挑战他们,明天我们也是最棒的!
6.教师总结发言
听了同学们的朗诵和点评,我感受到了你们的朝气,我对大家更有信心了!
刚才,选手们的那份投入、那份激动、那份声情并茂也感染了我。能站在这个讲台上朗诵就是一种胜利,无论结果如何,你们都已经开始从这里走向成长了。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比赛中有更出色的表现,也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人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来,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7.学生当堂写下活动体验
祝冰婷:同学们诵读一首首优美动听的诗歌,我感受到了他们的勇气与自信,他们读出了自己的心声。他们也会紧张,也会读错字,也会读不好,但是同学们并不在乎这些,给了他们热烈的掌声和激励的眼神。这对朗诵者无疑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和支持。无论成功与否,不在结果,而在过程。但是我也觉得有不足之处:下一次大家可以脱离书本,尽情表演;还可以采用合作朗诵的形式,合作朗诵不仅形式活泼,还能增强同学之间的友谊,岂不一举两得?希望下一次诗歌朗诵比赛更加完美。
……
三、教学反思
这堂诗歌朗诵会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这是学生进入高中后的第一次活动体验课,活动的主持人、评委、计分员、电脑管理员都由学生担任,诗歌朗诵的内容也由学生自选,教师没有介入。课堂上教师也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成了真正的主角,他们的参与热情很高,体验也很深刻。从学生的课后感言来看,他们对诗歌及朗诵的兴趣明显增强了。
这堂诗歌朗诵会也让我深受启发:教师放手给学生,他们的表现会很出色。这让我想到,我们不应该抱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够,不应该低估学生的能力。他们是一颗颗生命力旺盛的种子,给他们土壤,他们就能发芽;给他们雨露,他们就能茁壮。只要这土壤和雨水是适合他们的。
当然,这次朗诵会还存在着诸多不足。
一是准备工作还不够充分。事先给学生的时间不多,因此每个小组初选时不够细;参赛选手上台朗诵时也未能脱稿,影响了朗诵效果。
二是参与面还不够广。由于受时间限制,只选了十位同学参加比赛,而最理想的应该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每个人都是朗诵者,同时,每个人又都是评判者,都能担任其他朗诵者的评委。
三是评分标准还不够细。这次评分标准是十位学生评委自行拟订的。最理想的也应该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一同拟订标准,一起讨论,一起确定,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朗诵才是最美的。
还有其他一些不足,教师可能还没有发现,课后需要向学生调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