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也说“雄关漫道”

作者:范春义




  贵刊所载《“雄关漫道”作何解?》(2007年第1期)对“雄关漫道”的语义本源探讨得很清楚,但据此便认为电视剧《雄关漫道》(下文简称《雄》剧)把它作为标题是误用,则未必妥当。
  根据常理推测,作者所言对于《雄》剧的编导、撰稿人来说应属基本常识。《忆秦娥·娄山关》作为毛主席的代表性作品,人们大多耳熟能详,“雄关”一句的具体解释,正如作者所说,人们也没有任何异议。《雄》剧作为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的献礼性作品,在中央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必将受到严格的审查,而且剧组还有自己的学术顾问。也就是说,“雄关漫道”出自节目制作人失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相反倒可能是编导人员深思熟虑的结果。
  问题的实质在于此处运用了一个不太常用的修辞格,即运用词汇、语法和修辞等手段,临时赋予一个词语以原来不曾有的新义,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别解。这里所说的词汇手段,指字词的多义;语法手段,指改变词性或结构层次;修辞手段,包括比喻、谐音等。《雄》剧的编导便对“漫道”作了这样的“别解”。“漫”在“雄关漫道真如铁”中作副词,是“别”“莫”“不要”的意思,在《雄》剧剧名中作形容词“漫长”讲。“道”本为动词,作“说”或“谈论”讲,在《雄》剧剧名中作名词“道路”讲。“漫道”便由原先的状中结构变成定中结构,与“雄关”一起构成一个并列短语。“雄关漫道”由于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文的语义结构,因而具有自足的功能,用来比喻红军长征经过的艰难险阻和漫漫征途,能够从空间、时间两个角度把红军长征的雄壮历程全面表达出来。由于有“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人们心底作背景依托,又充满着一种豪情万丈的雄心壮志,而《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词是毛主席在娄山关大捷之后写的,具有明确的现实指向性,因此拘泥于《忆秦娥·娄山关》中的具体解释,显然与《雄》剧大跨度、全景式的宏伟叙事要求龃龉不合。
  在当代语言实践中,这一别解存在着充分的义理依据。比如与“漫”有关的词有“漫长”,《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长得看不见尽头的(时间、道路等):~的岁月│~的河流”;有“漫漫”,《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长夜│路途~│四野都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白雪”。二者均指向时间、空间两个维度,这就为“别解”提供了坚实的语言基础。
  同时,“雄关漫道”的运用更有广泛的实践基础。它的语义已经开始脱离原先的语境,具有独立的意义,用来比喻路途坎坷漫长,充满险阻,同时包含着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待的隐性意义。笔者在中国知网以“雄关漫道”检索标题,共检索到117篇文章,其中完整的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为题的仅48篇,“别解”的用法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例如:
  (1)《雄关漫道铸警魂——来自山阴县交警大队的报道》(《政府法制》2002年第8期)
  (2)《雄关漫道添胜景丝路明珠现生机嘉峪关建成文化旅游景区》(《丝绸之路》2002年第9期)
  (3)《雄关漫道踏歌行——酒泉烟草专卖局(公司)两个文明建设纪实》(《甘肃税务》2001年第10期)
  (4)《走雄关漫道铸农机辉煌》(《四川农机》1995年第4期)
  如此看来,“雄关漫道”作为题目不仅不是误用,而且用得很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