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华丽语言,中小学生自觉的语言追求

作者:刘华正




  编者按:本栏目刘华正老师的文章是对2007年第3期谭海生老师《中小学生写作用语应提倡华丽反对朴实》一文的讨论。江熙、乔桂英两位老师的文章是对2006年第12期陈成龙老师《让探究性学习与初中生相伴而行》一文的讨论。
  
  《语文建设》2007年第3期刊登了谭海生老师《中小学生写作用语应提倡华丽反对朴实》一文,其观点“提倡华丽反对朴实”似有矫枉过正之虞,但只有如此才有可能较彻底地解决作文评价中重质轻文的流弊。我认为,中小学生正处于自觉追求华丽语言的阶段,正处于培养运用华丽语言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我们应鼓励他们习得并运用华丽语言。
  
  一、朴实—华丽—朴实是语言生命的历程
  
  生命是一个童年—青少年—中年—老年的过程,与之相对应的是生命个体的语言风格也会经历一个朴实—华丽—朴实的过程。生命最初的生理诉求和情感宣泄所运用的语言是朴实的,甚至小学低段的作文语言亦表现为朴实,原因是生命个体正处于语言实践较缺乏和语言能力较低下的阶段,还没有追求语言美的意识。青少年处于语言能力的成长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有比较自觉的审美追求,有锻炼语言能力、追求语言美的内在驱动力,这尤其表现在作文语言中。在生命的中晚年,语言风格又回归朴实,它不是生命最初的那种朴实,而是一种繁华落尽后的真淳,是一种闲观荣辱成败后的从容,静看云卷云舒后的淡定,只有朴实的语言才能表达这种从容和淡定。
  老舍的《小人物自述》里有这样一段文字:
  我一点不能自立:是活下去好呢?还是死了好呢?我还不如那么一只小黄绒鸡。它从蛋壳里一钻出来便会在阳光下抖一抖小翅膀,而后在地上与墙角,寻些可以咽下去的小颗粒。我什么也不会,我生我死须完全听着别人的;饿了,我只知道啼哭,最具体的办法不过是流泪!我只求一饱,可是母亲没有奶给我吃。她的乳房软软的贴在胸前,乳头只是两个不体面而抽抽着的黑葡萄,没有一点浆汁。怎样呢,我饿呀!母亲和小姐姐只去用个小砂锅熬一点浆糊,加上些糕干面,填在我的小红嘴里。代乳粉与鲜牛乳,在那不大文明的时代还都不时兴;就是容易找到,家中也没有那么多的钱为我花。浆糊的力量只足以消极的使我一时不至断气,它不能教我身上那一层红软的皮儿离开骨头。我连哭都哭不出壮烈的声儿来。〔1〕
  这是婴孩时代饥饿的记忆,是家庭极端贫困的记忆,苦涩而刻骨铭心,但文字是朴实的,甚至还带着一点淡淡的幽默。这是品尝过百般生活滋味后的恬静,只有朴实的文字才能表达作者观照人生的真实感受。而中小学生既没有这种生命体验,又没到这种人生阶段,很难用朴实的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是活生生的、敏感而细腻的,只有弥漫着阳光、雨露和花香气息的华丽语言才能表达这种情感。因此,我们应充分尊重语言由朴实到华丽再回归朴实的历程,我们更应尊重中小学生正处于锻炼语言能力、追求华丽语言重要阶段这一规律。
  
  二、华丽语言是中小学生自觉的语言追求
  
  1.华丽语言是中小学生思想情感的载体
  一切思想感情都产生于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观察、感悟和思考。不同人生阶段关注的重点不同,思维方式也不一样。小学和初中阶段关注自然和社会(这里主要指家庭和学校),而高中阶段则更多关注社会和人生。因此,小学生和初中生长于形象思维,主要用描写、记叙和抒情的方式来表达对自然、社会的观察和感悟。描写性的语言要华丽,记叙性的语言要生动,很难想象朴实的语言能状写华丽之景、能叙写生动之事。高中生长于抽象思维,主要以议论的方式来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思考。议论文的语言也可以是华丽的,善于旁征博引、善于铺张扬厉、善用寓言和博喻等,华丽中寓深刻的韵味,这难道不比朴实的语言更美吗?
  朱光潜先生说:“语言的实质就是情感思想的实质,语言的形象也就是情感思想的形式。”〔2〕青少年有旺盛的生命力,有蓬勃的朝气,有对生命的热爱,有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当他们以纯洁的眼睛观察世界、以敏感的心灵感受世界的时候,也正是他们思维敏捷、文思泉涌、意气风发的时候,只有华丽的语言才能表达出这种生命的律动。
  请看我教的初二学生的随笔,相信大家的感受会更深。
  叙事:我抬头看了看深蓝的天空,一团乌云很快遮住了月亮,我不禁颤了一下。我继续看着英语课本,爸爸走进了我的房间。“英语要读的。”我心里想:“就是不读,英语为什么要读出声呢?”“读出声!”“就是不读!”“你读不读?!”“就……就是不读!”我慌了,因为我知道一场暴风雨将要来临。但我不想善罢甘休,与其忍气吞声,不如“大战一回”。我与爸爸大眼瞪小眼。他把我按在床上,在我的屁股上狠狠地打了两下。顿时,身体中的火球迸裂开来,如同火焰在皮肤上滚动,泪水打湿了被子。我真想说一句什么话,但我发现已经没有力气了。我如同一只小白鼠,蜷缩在地上。(学生随笔《我的爸爸》)
  对话简短但传神,心理描写也很真实,特别是细节描写和语言锤炼相当出色。这是生动的记叙性语言,是华丽的语言,更是真实的语言。
  描写:茫茫沙海之中,狂风卷着黄沙肆虐着,仿佛一个恶魔正在吞噬一切,炽热的气浪足以打倒任何生命。黄沙卷着枯枝断草,龟裂的土地上躺着不计其数毫无生气的尸体。然而,也许你难以想象,在这地狱一般的地方,还有星星点点的绿色。几株矮小的仙人掌顽强地立在沙丘上,挺起了胸膛,成了沙漠中的勇士。(学生随笔《适应环境,创造成功》)
  这里描写的是作者心中之景,它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景物描写,有象征意味,表现了良好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议论:冬天的草虽已枯黄,但却是在为春天的萌发积蓄营养,没有现在的干枯,怎会有春天的青翠?难道这不是一种默默无闻而奉献力量的奉献之美吗?枯黄虽不如翠绿那样清新,令人赏心悦目,但试想:如果草总是绿的,不显单调吗?有绿有黄,有枯有荣,才会更加自然更加美丽,这样才是一种和谐自然之美。我在这美景中陶醉着,更想到了:冬天的草虽然毫无生气,但它们的根仍深深地扎在土里,渺小的身躯仍然迎风挺立,有一种顽强之美。(学生随笔《我读懂了美丽》)
  这是在写草,更是在写草的精神;是对美的感悟,更是对生命的哲思。灵活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让读者在美的感受中也“读懂了美丽”。
  如果要求学生以朴实的语言来写,那他们又怎能将如此丰富的生活、如此美丽的风景和如此丰盈的感悟表达出来呢?
  2.习得、运用华丽语言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如果作文中经常出现错字,文不从字不顺,语言如同大白话,甚至味同嚼蜡,这说明这个学生的语文水平很一般。如果作文语言华丽,能灵活运用诗词名句,灵活运用各种修辞和表达方式,那么这个学生的语文水平肯定不差。因为,语言运用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
  语文素养包括语感、文学鉴赏能力、写作能力等诸多方面,培养和提升语文素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实践。我认为,学习和运用华丽语言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语感的培养离不开语言的积累,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也应着眼于品味语言,写作能力更是强调语言的运用。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运用华丽语言,培养他们热爱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3.习得华丽语言的途径:厚积
  既然中小学生处于习得并运用华丽语言的黄金时期,那么我们就应因势利导,指导学生习得、运用华丽语言。
  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良好语感的培养,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那么,学习华丽语言的途径就是厚积。
  “积累语言材料,其实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它可以看做是生活经验材料,也可以看做是形象材料,或者是思维材料、情感材料,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也就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他们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极有利于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提高。”〔3〕加强背诵是积累语言材料的好方法。背诵诗词曲赋等文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学生的情感,还有助于他们了解传统文化。背诵相当数量的古诗文,学生就能了解伤春悲秋的传统,了解蔑视权贵、鄙弃功名的文人精神等。这些都是形象材料,更是思维材料和情感材料。当积累了相当的语言材料,学生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于写作中,这样的语言当然是美的,是一种体现了语文素养的华丽之美。
  在厚积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深度模仿。“深度模仿作文操作策略,就是突破传统写作的修辞与结果模仿,进入语言思维过程的模仿,进入语言运用规律过程的模仿。”〔4〕深度模仿不仅需要学生自己模仿,而且还需要教师在语言思维过程和语言运用规律上给予指导。
  
  〔1〕原载1937年8月1日《方舟》第39期。
  〔2〕〔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73、63页。
  〔4〕《论点摘编》,《语文建设》200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