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初高中教学衔接研究

作者:陈白茹




  不少初中时语文学得不错的学生进入高中后对语文学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个别人甚至对语文学习逐渐失去信心。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使高一学生能迅速适应高中语文学习,成为高中语文教学要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比较
  
  1.理念上的差异
  初中和高中的课程标准都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初中阶段着眼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高中阶段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了顺应从知识本位到学生发展本位这种课程范式的转换,高中阶段强调培养学生的三大能力,这本身就是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素养的具体化。
  第一,注重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所谓语文应用能力,就是学生使用母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其中当然包括以语感为核心的听说读写能力体系。阅读能力不仅仅是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还包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写作能力不仅仅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更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以实现自主写作;至于听说交际能力,则要达到恰当表达、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等一系列要求,并能借助语气语调、表情手势来增强表达效果,等等。总之,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是为了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第二,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高中不再像义务教育阶段那样泛泛地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而是鲜明地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高中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明示了语文美育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这其实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前者要求教师在文学作品的鉴赏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感受大千世界和美丽人生的多彩多姿,从中积淀丰富的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后者要求教师启发学生通过言语学习,体会语文课程的本质要素——言语形式之美,并在这种渐趋深化的言语学习中培养言语表达能力。高中充分鼓励学生积极尝试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的创作,正是要促成学生用艺术化的言语去创造美的境界。
  第三,注重探究能力的培养。义务教育阶段虽然明确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但还只是把它看做一种学习方式。高中则明确表示:“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这里意味着高中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探究的意识和兴趣,优化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对个体生命发展更具有关键意义的是:高中生要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良好习惯,特别是要发展创造性探究活动所必备的一系列思维品质,即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2.初高中在阅读鉴赏、表达与交流方面的差异
  高中、初中课程标准在阅读鉴赏、表达与交流等方面的差异详见下表:
  
  从以上比较我们可以看到,高中是初中的继续和深入,在教学理念、评价标准上与初中存在明显差异,高中语文教师对此应高度重视,着力引导,逐步提高目标要求,避免学生产生不适。
  
  二、初高中语文教与学比较
  
  语文学科各学段的知识应是循序渐进的,但在有关课文及相关知识的衔接方面,却存在一些问题。
  1.从选文的角度看,初中和高中在篇幅和难度上的区别是必然的。但一篇选文该编排在哪个年级、哪个学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同的编者想法不同。初中学过的课文在高中再次出现完全有可能,因此,教师要根据课文所在的学段教学要求进行教学。因为语文学习并非为了掌握每篇课文的知识点,语文教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初中的一些教学目标也造成了与高中教学的脱节,如高中语文教学中需要的一些语法、修辞、逻辑等知识,初中课堂往往不涉及,这给学生的高中学习带来了很多问题。因此教师要认真细致地研究初高中语文知识体系,找出其中的不同之处,再根据需要来弥补。
  3.初中属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受学生年龄等限制,在语文能力方面相对要求较低,这就决定了中考语文大部分试题是知识型的,尤其是基础知识的考查,还是以课本为依据,能力型的相对较少。这使得学生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对课本的死记硬背上,养成了很不好的学习习惯,应有的能力没有完全培养出来。升入高中后,部分学生仍然延续原有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过多地依赖老师,掌握知识也以机械记忆为主,而高中却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这种不同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到学生的高中学习。
  
  三、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中应注意的环节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其衔接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高中语文教学能否顺利地与初中衔接,直接关系到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首先要强化自觉衔接的意识;其次要善于分析衔接三要素,即课程标准、教材知识点和学生;最后要注重衔接的科学性,高中生的思维能力逐渐成熟,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课堂结构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学习方法的指导等方面都要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找准衔接点,寻求有效途径,帮助学生顺利地由初中向高中过渡。
  1.教学进度的衔接
  学生进入高中后,很快就会感觉到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教师对学生的感觉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教学时要循序渐进,应控制好进度,谨防开快车;还应控制好教学难度,坚决摒弃故意出难题给学生下马威的陋习。
  2.教材体例的衔接
  对初高中教材的不同编排体例,学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高中的第一堂课就应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编者致同学的话,了解教材的编排特点,了解高中语文的学习特点,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3.知识层次的衔接
  高中的课文不仅长,而且课后练习相对较少,但少而精、容量大。它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宽加深,迁移性强,体现了语文和其他学科的交叉性、渗透性特点。
  4.思维能力的衔接
  初中主要要求学生加强识记能力,培养一定程度的理解能力,而高中则主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文化熏陶。从知识的识记理解到分析运用,这一思维能力的转变是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又一关键。
  5.教学方法的衔接
  在初中,课文一般比较短浅,因此常采用讲读、问答的方法。到了高中,主要是对课文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分析,所以多用一些分析、讨论、比较、启发的方法,注重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本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并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
  6.学习方法的衔接
  随着高中知识层次的加深、知识容量的扩大、能力培养的重视,学生应该改变初中依赖老师的不良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渐培养和发展自学、抽象思维和创新等能力,广泛阅读,拓宽知识面,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7.心理辅导的衔接
  刚升入高中的学生,由于来自不同的学校、班级,又由不同的教师任教,个体差异显著,因此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的、内容、方法上使用一些衔接、过渡的手段,还应在心理、意志、性格的培养等方面加以指导,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综上所述,做好知识层次的衔接是教学的内容,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目的,掌握合理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是教学的手段。只有从这三个环节入手,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才能让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