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课外阅读学生活动设计案例

作者:李志清 雷林宙




  案例一
  
  活动名称
  给鲁迅的《风筝》找“朋友”
  活动过程与内容
  一、课内阅读鲁迅的《风筝》。
  二、找“朋友”。请学生用一周的时间找“朋友”,这些“朋友”可以是散文、诗歌、小说,也可以是戏剧;可以是现代文,也可以是文言文。但“朋友”的主题必须与原文大体相似。找“朋友”时,可以上图书馆查找,也可以上网查找。
  三、老师也准备一些诸如毕淑敏的《蓝色萝卜》之类的散文,和学生一起交流,并对他们作适当的引导。
  四、第二周:介绍自己给《风筝》找来的“朋友”。可以自己朗读给同学听,也可以用多媒体来展示,还可以复印出来发给同学。然后,说出自己选择的理由,说理由时要对所选文本稍作简介和评析。
  这一设计,在内容和时速上都有一定的可调控性,是对课外阅读的促进和延伸,且操作性强。
  
  案例二
  
  活动名称
  我读老舍
  活动过程与内容
  一、学生用两周时间阅读《骆驼祥子》,在读的过程中,搜集如下资料:
  1.老舍的生平简介。
  2.《骆驼祥子》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3.《骆驼祥子》中的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和环境描写。
  二、第三周:每位学生准备一段人物描写的内容,然后读给同学听,让他们猜猜是谁。一节课时间完成。
  三、第四、五、六、七周学生分头做以“我读老舍”为总主题的系列手抄报。规定利用周末时间完成,每期不少于1000字。每周一对手抄报进行讲评。
  第四周主题:老舍和他的《骆驼祥子》。
  第五周主题:《骆驼祥子》中我最欣赏的环境描写摘抄与赏析。
  第六周主题:《骆驼祥子》中我最喜欢的心理描写摘抄与赏析。
  第七周主题:《骆驼祥子》中我最喜欢的语言描写摘抄与赏析。
  这一设计的特点是,对阅读方法作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既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又保证了阅读质量。
  
  案例三
  
  活动内容
  三国故事
  时间安排
  一个学期(具体安排在八年级某个学期)
  活动过程与内容
  一、第一周:读原著。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三国演义》。
  二、第二周以后:讲故事。操作方法如下:学生一边读《三国演义》,一边用课前3分钟上台讲自己最喜欢的三国故事,一天安排一个人,讲完后由老师或学生点评。
  三、期末:评选“故事大王”。学期结束用不计名投票的方式,推举5名故事讲得最好的同学,授予“故事大王”的称号。
  这一设计重在全员参与,既生动有趣,又落实了名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