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商旅”词义考

作者:王锡丽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有“商旅不行,樯倾楫摧”一句,其中的“商旅”,语文教材大多没有注解,一些文选,如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1版)、邓魁英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1版)同样也没有注解。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社2002年版)给出的译文是“商人旅客”,杨金鼎《古文观止全译》(安徽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译文为“经商和旅行的人”。“商旅”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属于常用词,在当今社会中,也还存在相当的生命力,产生了“商旅网”“商旅报”“商旅卡”“商旅游”“商旅车”“商旅计划”“商旅酒店”“商旅城市”等词语,所以,考求“商旅”的词义,对其古义的准确解释和今义的分析评价都有必要。
  “商旅”的古义是什么呢?不妨先从古注入手。《易经》:“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汉郑玄注:“旅,客也。”《左传·襄公十四年》:“……士传言,庶人谤,商旅于市,百工献艺。”唐孔颖达疏:“旅,亦是商。”《吕氏春秋·仲秋》:“是月也,易关市,来商旅,入货贿,以便民事。”汉高诱注:“旅者,行商也。”《周礼·冬官考工记》:“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谓之商旅。”汉郑玄注:“商旅,贩卖之客也。”这些古注说明,“商旅”在先秦就已经是一个复合词了,其词义原本是“行商,流动的商人”或者说“长途贩卖的商人”。我们来看《礼记·月令》中“商旅”所在的上下文,就知道这种解释是正确的:“仲秋之月,……日夜分,则同度量,平权衡,正钧石,角斗甬。是月也,易关市,来商旅,纳货贿,以便民事。四方来集,远乡皆至,则财不匮,上无乏用,百事乃遂。”大意是说,仲秋之时,白天黑夜等分,适合校正度量衡,减轻关市的税收,招徕行商,方便人民生活。由此可知,“商旅”并不是“商人和旅客”。
  《现代汉语词典》吸收了“商旅”一词,释义为“指往来各地买卖货物的商人”,与古义相同。不过,时下对该词的使用,有些与古义一致,有些则发生了变化,下面是从人民网上搜集到的词义变化的一些例句:
  (1)今年的调查报告着重揭示中国商务旅行行业趋势,涵盖面包括商旅消费开支模式、商旅政策及习惯……以此来反映过去一年中国商旅行业的变化与发展。(来源:中新社2006年11月3日)
  (2)(杭州)历时半年,共举办了240个会议、展览、文体和商旅活动项目。(来源:《杭州日报》2006年12月5日)
  这两例中的“商旅”是“商务旅游”或“商务旅行”的简称。
  (3)开发以农旅结合、商旅结合、工旅结合、体旅结合为主要标志的现代旅游休闲品牌。(来源:《光明日报》2006年9月15日)
  这里的“商旅”是“商业和旅游业”的意思。
  (4)周先生……21岁随父远渡南阳,艰辛创业,沉浮商旅,获得巨大成功。(来源:《人民日报》2006年11月7日)
  这里的“商旅”是“商业、商途”的意思。
  以上诸例均来自正规媒体,从语言发展的角度看,我们不妨假以时日,静观其变,不必急于硬性干预;但是,对古典作品中的“商旅”,无论如何应该还其历史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