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语言文字规范,高考语文难以承受之重

作者:陈文奎




  2006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认定第1小题C项中“捅漏子”一词含有错别字,其正确写法应该是“捅娄子”,这引起了人们的质疑。有人据《国际标准汉字大辞典》的解释(捅娄子:引起纠纷,惹祸,亦称“捅漏子”),认为该答案不够妥当。
  其实,这里涉及异形词的问题,“捅娄子”与“捅漏子”是一组异形词。把一组异形词中不太常用的一个判定为含有错别字,是这道题引起人们质疑的原因。回顾往年的试卷,我们发现,高考试卷中的字形题由于考查异形词而引起争论的情况绝非仅此一例。2004年国家考试中心命制了4套语文高考试题,其中有两套的字形题考查了异形词。甲卷第2题的C项和D项分别认定“毛骨耸然”和“天随人愿”有错别字,认为其正确和规范的写法应该是“毛骨悚然”和“天遂人愿”;乙卷的第2题认定A项的“班配”含有错别字,认为其正确和规范的写法应该是“般配”。再回溯至2003年,当年的全国高考语文卷字形题B项认定“伶牙利齿”含有错别字,认为其正确规范的写法应该是“伶牙俐齿”。而实际情况是有一些工具书标明“毛骨耸然”与“毛骨悚然”、“天随人愿”与“天遂人愿”、“班配”与“般配”均可构成异形词。迫于社会压力,2004年使用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甲卷和乙卷的省份在高考评卷时不得不修改了答案。
  那么,导致异形词先后几次进入高考字形题考查范围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从命题专家的素质、水平和经验来看,绝不会是因失于审核而使异形词蒙混过关。教育部考试中心2003年和2004年的《高考试题分析》均用了较多的笔墨对字形题中考查的异形词进行了解说,命题者认定试卷中列出的这些词语都是不正确和不规范的。这就显示出,在命题人的思想意识里存在一个误区,即不规范就等同于不正确!
  余闻先生曾说:“毕竟高考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并不承担语言文字规范的任务。”〔1〕的确,高考语文试题难以承担语言文字规范这一任务,因为高考虽然是强制性的检测手段,但高考的全部规章制度,包括考题的命制,应是建立在绝大多数考生都能接受这个前提上的,也即高考试题应在国家有关规范的基础上命制,但它不应该像国家法律、法规那样具有强制性。在异形词的规范方面,由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发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2002年3月31日试行)也仅仅是推荐性试行规范,它是一个“柔性”规范,而并非强制性标准。这表明,词汇规范的推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决不能操之过急。关于《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的使用,李行健先生曾说:“有人就提出问题:如果我就是不按照推荐的用法使用异形词,那算不算错?从现在看应该说不能算错,但却严重地忽视了语言的规范性和群众性。我们制定推荐性的规范标准,是从一组异形词中选优的问题,目的就是让大家都来使用规范的用法,而把不推荐的用法逐渐淘汰掉,以促进汉语书面语言的规范化。”〔2〕如此说来,即使是《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未推荐使用的词形,目前也只能说写法不够规范,是不好非要断定为错别字的,更何况,汉语中异形词数量众多,《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仅整理了338组异形词,像“毛骨耸然”“天随人愿”“班配”等词语尚未加以整理,这些词语在日常书面语中还在使用,而高考却要让考生去辨别,这无疑是不公平的。既然“在书面语中异形词的产生有比较复杂的现实和历史原因,不是用非此即彼的办法可以解决的”,〔3〕那么,最明智的做法就是避开异形词,不在异形词上为难学生。
  由此我又想到199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一道成语运用题。这道题的B项是这样表述的:“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参考答案指出这一选项中的成语“美轮美奂”运用不正确。“美轮美奂”出自《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后用来形容房屋高大华美、宏伟壮丽。题中用“美轮美奂”形容石刻作品上的花鸟虫鱼、人物形象,从词语的本义看,显然是用错了。但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当时“美轮美奂”的使用已呈星火燎原之势,似乎一切美的有形的事物都可以用它来形容,这一成语的使用范围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扩大的,而“板子”却打在了尚没有多少话语权的考生身上,岂不冤枉!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高考试题对“美轮美奂”的这次“规范”并未起到任何作用,现在“美轮美奂”在各种媒体上的所谓误用仍然触目皆是。
  当然,语言文字需要规范,语文规范化工作同国家的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和高新科技的发展、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紧密相关。但规范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若采用拔苗助长的方式,在国人普遍关注的高考中进行考查,则必将影响高考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只能成为高考语文试题难以承受之重,因此吁请高考命题专家对此类问题高度重视。
  
  〔1〕余闻《200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分析》,《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7期。
  〔2〕〔3〕李行健《异形词整理三题》,《咬文嚼字》200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