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论点摘编

作者:佚名




  合理合法的课堂文本解读
  于龙、王荣生的《什么是合理合法的课堂文本解读?——兼评〈合欢树〉的三个课例》提出课堂文本解读活动应该注意的五个方面:1.文本是一个向心似的张力结构,是作者从特定的立场、观念出发,看到并表现出来的意义世界,其中蕴涵了作者的体验、情感和思考。2.文本意义有三重构造,即作者赋值(作者想要表现的主观意义)、实存意义(将作者意旨语言化了的、文本实存状态所具有的可能意义)、读者赋值(读者在阅读中感受、体验、提取和创生的意义)。3.文体是文本的结构方式,不同的文章体式(比如叙事、抒情、戏剧等文学类别以及各种实用文体)适合表现不同的作者意向(比如文学经验、资讯、操作等),从文本特点、文体规范出发探求文本的意义世界,是一种相对本分的阅读姿态。4.课堂文本解读的可能与限度是确定读什么和教什么的前提和依据。5.课堂文本解读首先是一般读者的解读,其次是师生群体的解读,不仅发现、提取文本的意义,还有对这种发现、提取方法的学习与反思。课堂文本解读活动应定位于:通过特定时空和读者群体的合法阅读,解决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教的内容和学的内容应当在读什么和怎么读上交会,而读什么与教什么之间不能简单地画上等号。
  (《语文学习》2007年7~8期)
  
  多点儿“读课”
  何晓波在《提倡多“读课”》中认为,当前的听课活动表现出三个“软肋”:被动多于主动、技术主义倾向严重、“目中无人”。基于这样一些不足,作者提出了“读课”命题。所谓读课,就是把当下所进行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具有完整独立品格的对象进行审美、研究和学习,并把它建构为个体教育精神发育的温床。读课与听课不同,它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读中重构角色。读课有助于教师树立学习者、对话者、引领者、课程开发者的角色意识。我们解读构成具有独立品质的文本教学事件的核心因素、教学环境的潜在因素和自然生成的随机因素时,会将思想、情感、价值观等融入其中,并批判性地观照个体经验。这时,读课者就与执教者在当下的教学事件中进行了精神对话,从而动态地对上述教师角色进行重构。2.在读中建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育理念要成为自觉的教育行为,需要有一个顺应、内化、转化的过程。以学习者、对话者、引领者、课程开发者的眼光读课,会从日常教学活动中、精心准备的教研课上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教育知识和教育智慧,而这可能就是建构个体教育思想的基础。3.在读中感悟教育真谛。读学生,关注他们在课堂上展示的学习知识、感受知识、享受知识的状态;读教师,关注他们作为人的存在,捕捉他们在教学实践中闪现的思想光辉、人文情怀和教学特色,发现潜在的问题;读过程,感受诸多教育元素的孵化、生成、裂变、消失。追问这些过程并试图回答,就等于打开了一本“《实践教育学》”。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7年第7期)
  
  教学交往与交往教学
  交往与教学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教学之外的交往、为了教学的交往、作为教学成分的交往、教学就是交往四种。张捷、杨宏丽在《两种不同的教学形态——教学交往与交往教学差异性剖析》中认为,前三种可以统称为“教学交往”,第四种可以称为交往教学。它们的差异在于:1.交往的不同存在状态。教学交往将交往作为促进教学效果的工具性因素而使交往对教学发挥作用;交往教学则将交往纳入教学的本质这个层面,即交往就是教学。2.知识观的差异。教学交往将知识看做静态的、孤立的、可传输的,强调学生记住了多少知识;交往教学持动态生成的知识观,把“我懂得知识”作为对知识的终极追求。3.师生关系的不同体现。教学交往视师生关系为“我—他”关系,教师的绝对权威观念扎根于每个人的头脑中;交往教学倡导教学中众多主体的存在,主体间以和谐共生的主体间性平等存在,师生之间是“我—你”关系。4.终极价值的不同诉求。教学交往在终极价值方面的体现是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占有知识与技能;交往教学以人的自由自觉发展以及通过教师和学生、历史与现在之间的对话构建一种和谐的文化为终极价值追求。
  (《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第1期)
  
  教师的类型、境界和道德
  刘次林的《教师的类型、境界和道德》一文认为,教师可以分为教书者、育人者、导学者、筹划者四个类型,它们依次表达了教师工作的四个境界。教书者以自我为中心对教材进行处理,并不自觉地关心教材对学生是否产生影响以及产生怎样的影响。育人者则要作用于教材,却又不只是作用于教材,还要把这种影响传达给学生,其变数更多,难度更大。导学者不是自己作用于教材,而是通过影响学生,使学生去学习教材,也就是让学生在处理教材的时候获得自我教育。筹划者既不直接影响学生,也不直接影响教材,而是筹划学生的学习环境,对环境施加影响,使环境成为无声的教师。前两者属于以教定学的教育,后两者属于以学定教的教育。我们推崇后两种境界,但是,教书者和育人者是教师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两个阶段,有其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明晰这些,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教师的职业道德要由职业的本质来界定。根据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教师应该做教会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直接有助于教师当好促进者的道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
  (《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第5期)
  
  教材评价维度
  教材在中小学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人们非常重视对教材质量的评价。高凌飚在《教材评价维度与标准》一文中认为,可以从六个维度对教材进行评价。1.知识维度。衡量的问题包括:教材内容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必要性和典型性,教材内容反映学科基本结构和发展方向的水平,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环境的联系程度,教材内容及组织、表达方式的科学性,教材内容与其他学科配合的协调程度。2.思想文化内涵维度。衡量的问题包括:教材所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境界,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教材在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精神和实践精神方面的水平,教材对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倡导水平,教材对中华文化和人类文化的认识。3.心理发展规律维度。衡量的问题包括:教材能否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否从多方面强化学生的感知和知识发生过程,能否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对学生的起始程度要求和预订发展目标是否合适,是否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成熟程度,是否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4.编制水平维度。衡量的问题包括:教材文字的编写水平,教材插图与文字的配合程度及制作水平,教材编写形式的丰富程度和相互配合水平,教材的版式设计水平和印刷工艺质量。5.可行性维度。衡量的问题包括:教材与学生水平的适应程度,教材与教师水平的适应程度,教材与学校资源环境的适应程度,教材与使用教材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的适应程度,教材的教学设计与实际使用情况的符合程度,教材预定的教学目标在实践中的达成情况。6.特色与导向性维度。衡量的问题包括:教材从整体上体现出来的理念的先进性及其对新课程标准的落实程度,教材在选材、组织、编写、呈现等方面的特色以及总体特色,教材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否有利于学校资源与教学环境的改善,是否因与资源环境距离过大而给使用带来困难。
  (《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第12期)
  
  优秀语文教案渗透的十大理念
  彭玉华的《语文教案创新策略》提出了优秀语文教案应渗透的十大理念:一要讲求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阅读教学;二要注意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三要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四要进行平等对话式教学,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探索;五要注重学生基本阅读技能的训练,注重对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六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八要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熏陶、感染和体验,注意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九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尝试进行跨学科教学;十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与管理》2007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