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叶圣陶“私拟”语文课程标准的当代价值

作者:魏本亚




  1949年8月,华北人民政府为了解放区教学的需要,邀请当时著名的学者编写教材,身为编委会主任的叶圣陶亲自拟定了一份语文课程标准。这份语文课程标准没有实施,当时也没有正式发表。这样,叶圣陶的这份语文课程标准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私拟”课程标准。正因为是私拟的语文课程标准,所以更能反映叶圣陶的真实想法。重新审视这份课程标准,对当今的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工作乃至语文教育改革实践都有重要的启迪价值。
  
  一、叶圣陶私拟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
  
  叶圣陶私拟这份课程标准时是将初中、高中合在一起的。对初中、高中有哪些共性的东西、有哪些不同的东西、阶段之间如何衔接都作了明确说明。叶圣陶这份语文课程标准分为三部分。
  1.关于语文教学目标
  中学语文科课程目标有两个:其一,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从感性的认识出发,在情操和意志方面,提高学生的素养。这个素养包含四个方面,即热爱劳动人民、忠诚祖国、意志力、集体主义精神。其二,顺应学生身心的发育和生活经验的扩展,逐步培养他们凭我国语言文字吸收经验、表情达意的能力,初中要注意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高中要在初中的基础上,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初中、高中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呈阶梯状。
  2.关于语文教材
  中学语文教材要符合三点要求:其一,就精神说,要符合目标第一项所规定的要点;就内容来说,必然地涉及各科,以各科的内容为内容;就品质来说,要朴实、精确,足以为目标第二项的模范;就体裁来说,要包括一般人在生活上所触及的各类文字,高中要选读若干明白易晓的古文,以能够通解普通文言为目标。其二,除单篇文字外,兼采书本的一章一节,高中阶段兼采现代语的整本的书。其三,教材的性质同于样品,熟悉了样品,也就可以理解同类货色。
  3.关于语文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是实施课程标准的关键,叶圣陶提出了10条建议,这些建议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其一,课堂教学要注意使学生尽量自求了解,课堂多讨论,教师也是一个会员,至多处于主席的地位。其二,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种培养要体现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其三,作文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给学生创设写作发表的条件。其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尤其要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把修改看成一种思想过程。
  
  二、叶圣陶私拟语文课程标准的现实基础
  
  叶圣陶私拟的这份语文课程标准十分简练,抓住了当时语文教学的关键,就目标、教材、教学三个核心要素加以阐释,对其他内容则不作论述。叶圣陶的这种设计理念是植根于当时语文教育现实基础的。
  1.认识论基础
  王策三先生指出:“所谓教学认识,就是为了解决人类总体文明发展与个体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关系而在教育系统中开展的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经过选择和加工的人类文明精华成果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叶圣陶亲历了1904~1949年的现代语文发展过程,对语文教学认识日渐清晰。在1949年的这份私拟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清晰地呈现出三条线索:第一,教师的作用。叶圣陶指出:教师只有在学生无法自求了解的情况下,才给他们说明、订正、补充;不做逐字逐句的机械讲解;在日常的说话与听话方面,教师也要多一份心,随时帮助学生求进步;在课外阅读方面,教师要给学生安排一条探索的路。这些观点也就是叶圣陶“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第二,教材的作用。语文教材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人类文化的精华。选择什么样的教材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叶圣陶有着丰富的教材编辑经验,他在课标中提出的几点建议都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第三,学生的作用。学生学习语文,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而且要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促进自身的人格发展。这个语文课程标准到处都体现了学生学习发展的理念,如课堂教学要使学生尽量自求了解、预习是自求了解的重要步骤、要养成习惯想写就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是叶圣陶一生追求的理想。
  2.方法论基础
  方法论通常首先被理解为科学认识的方法论,也就是关于科学认识活动的体系、形式和方式的原理的学说。中国语文教育在经历了漫长的经验主义研究阶段之后,于1904年开始逐步重视科学研究方法论。为了能够建立科学的语文学科体系,叶圣陶进行过艰难的探索。他在《〈国文百八课〉编辑大意》中指出:“国文科一向和其他科学对列,不被认为一种科学。因此国文科至今还缺乏客观具体的科学性。本书编辑旨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想给国文科以科学性,一扫从来玄妙笼统的观念。”“本书每课为一单元,有一定的目标,内含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辞、习问四项,各项打成一片。”建立科学的语文学科体系一直是当时语文教育工作者的理想。在这份私拟课程标准中,科学研究方法论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叶圣陶指出:中学课程应该和小学课程衔接。高中在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项承接着初中的要求,更求其提高;普通话、方言、文言和语汇、语法、修辞格三方面,要随时从教材中提出实例,作彼此的比较研究。虽然这个课程标准没有像《国文百八课》那样建立严密的科学体系,但是教学的科学性、实用性与有效性已经得到了具体的体现。
  3.实践论基础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语文学科基本上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在语文课程标准方面,叶圣陶参与了1923年的《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的制定工作,此后这份标准先后经历了1929年、1932年、1936年、1940年、1941年、1948年六次修订,课程体系逐步完整。在教材建设方面,叶圣陶参与了《小学开明国语课本》《初中国文百八课》《开明新编高级国文读本》的编写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材编写经验。在教学实践方面,叶圣陶教过小学、初中、高中、师范学校、职业学校、大学,对语文教学实践有着深刻的认识,故而他提出的实践设想都具有操作价值。他说:“出题练习是诱导发表的途径,目的在达到自由发表,要就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出各式各样的题(题虽然由教师出,仍是学生本身所固有的材料),不勉强学生写他们所没有的材料。”“课内讨论以‘提示’或‘纲要’所列的各项目为中心,最后由教师作总结。也可以由学生作总结,教师看情形予以承认或订正。”叶圣陶的教育教学实践为他制定这份课程标准奠定了扎实的实践基础。
  
  三、叶圣陶私拟语文课程标准的当代启示
  
  叶圣陶私拟的这份语文课程标准虽然没有付诸实践,但是它凝聚着叶圣陶的教育智慧,目前仍不失为一笔宝贵的财富,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者、修订者以及语文教育改革者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继承是发展的基础
  中国语文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孔子设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其中言语、文学就与今天的语文学科内涵十分相近;孔子的语文教育目标是培养温柔敦厚的君子,这与今天的语文教育目标仍有相通之处。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裂变,这些语文教育传统受到了冲击,但是语文教育文化的血脉还在延续。1923年叶圣陶在《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中提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1.使学生有自由发表思想的能力。2.使学生能看平易的古书。3.引起学生研究中国文学的兴趣。”1924年黎锦熙提出语文教育有四个目的:自动的研究与欣赏、社交上的应用、艺术上的建造、个性与趣味的养成。1948年国民党政府教育部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训练听讲及阅读语体文与明易文言文之能力;培养运用国语及语体文表情达意之能力,以切合生活上之应用;培养阅读之兴趣与习惯;从民族辉煌事迹有助于国际了解之优美文字中,唤起爱国家爱民族意识,发挥大同精神。叶圣陶在1948年的私拟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目标有二:第一,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从感性的认知出发,在学生的情操和意志方面,培养他们的人格情操;第二,顺应学生身心的发育和生活经验的扩展,逐步培养他们凭我国语言文字吸收经验、表达情意的知能。从叶圣陶所列的两个目标看,1923年以来的目标得到了继承。但是叶圣陶又根据时代的需要,对语文的情意目标进行了新的补充:语文教育要培养学生对劳动跟劳动人民的热爱,对祖国的无限忠诚,随时准备去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决心和勇气,服从公共纪律爱护公共财物的集体主义精神。语文教育要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但是新的发展是建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