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孔雀东南飞》教学实录
作者:邱文华
邱文华,男,江西省特级教师。江西省南康中学语文教研组长。2003年被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赣州市“十佳”教师和赣州市优秀教师光荣称号。2004年被江西省教育工会评为“师德标兵”。至今有20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以及随笔类文章发表在《考试》《中学语文》《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报》《中国教师报》等报刊上。
教育观点
主体性课堂教学摭谈
21世纪基础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提问题,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仍然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课堂教学。如此,学生主动提问、探索创造的能力被弱化,其结果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缺失。
语文教学应该重教人而不应重教“术”。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语文课堂是社会,是生活,是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交往的重要平台。因此,语文课堂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而不应只单纯地传授知识。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应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多动、多说、多问、多思考、多表现,让他们自己“跳起来摘果子”,张扬自己的个性。
首先,教师要加强学习,摆正位置。在当今的学习型社会,要教会学生学习,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成为一个先学者和会学者。主体性课堂教学的难度大、要求高,教师应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厚的知识储备和过硬的能力。基于此,教师要有乐学习、学习乐的思想,不断加强业务学习,为组织丰富的、自主的、能动的教学活动提供“源头活水”。
杨振宁教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中学教学的弊端:没有给学生以适当的位置,教师眼中没有学生,只有他的教案,几十个鲜活的生命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的各种思维的火花和活力被缺乏敏感的教师忽视,几十个活人围着死的教案转。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定位,使教师已习惯于“俯视”学生。而主体性课堂教学要求颠覆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从教学管理者和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释疑者;学生也不再是旁听者,而是探究者、研究者和知识的构建者。因此,教师要和学生共同拟定教学目标,课堂上努力创设民主互动的氛围,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珍惜每一束智慧的火花,大胆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其次,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想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就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长期的“填鸭式”教学已在相当程度上使学生丧失了主人翁意识,学生的个性惨遭扼杀。因此,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方法,使用有效的手段,努力唤醒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是实现主体性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关键。我们认为,根本手段就是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践。研究表明,人的能力并非“听得”,而是“动(动脑、动口、动手)得”。只有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才能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一句话,主体性课堂教学的要求是: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应提,凡能由学生解答的问题教师不应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内容教师不应说。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对学生是有帮助的;所谓帮助,主要不在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他们去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主体性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通过多种形式创造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发问,并得出自己的结论,使他们能够从自己的内心体验出发,获得发现的惊奇与自豪,感受求知的愉快以及创造的快乐。
再次,教师既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积极思考与回答问题,也要在时空上对课堂进行监控,在方法上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否则,难免会因学生提出水平不高或细枝末节的问题而使课堂偏离重点,从而影响课堂实效。如在《孔雀东南飞》一课的教学中(见“教学实录”),有同学提出“焦母是否到了更年期”这个问题,因教师未能及时引导,使全班学生“纠缠”在这里的时间太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节课的效果。因此,主体性课堂教学不仅不能淡化教师的作用,相反,在某些方面还应该使教师的作用得到强化,如驾驭课堂教学能力等方面。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机智灵活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不可预见的问题。
最后,教师应及时做好课堂评价的相关工作。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可用激情的赞扬、热情的微笑、兴奋的神情或期待的眼神等方式给予及时而恰当的评价,使他们能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快乐。此外,鼓励学生用掌声、笑声、叫好声等来肯定他人的发言也是一种好方式。实践证明,采用这样一些方式来评价学生的课堂行为,可大大激发他们参与课堂的兴趣。
教学实录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提出问题。学生借助课文注释、课文前后的导语及思考练习、老师提供的相关资料来预习课文,然后提出问题。
2.分组讨论,确定问题。各小组通过讨论,先把可以自行解决的问题解决掉;然后由组长把意见不一或难以解决的问题集中起来,交给老师;最后由老师和几个小组长成立评议小组,评议小组结合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对这些问题进行筛选、整合,确定出以下几个中心问题:
(1)谈谈你眼中的刘兰芝(男生谈)和焦仲卿(女生谈)。
(2)古代妇女地位不是很低下吗,那么焦母为何能独断专行,为所欲为?
(3)焦母为何要逼迫儿子休掉刘兰芝?
(4)刘、焦最后双双殉情,你能用几句话来说说他们的爱情观吗?
(5)请你用几句话来劝慰刘、焦二人,以使他们打消自杀的念头。
3.由全班同学推荐一位同学担任该节课的主持人(以下简称“主”)。
主:通过课前的准备,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针对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我们评议小组经过讨论,把它们综合成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题目。我们这节课的任务就是解决这些问题,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请同学们看第一个问题,我们先请男同学谈谈他们对刘兰芝的看法。
生:她心地善良,即使被焦母驱逐出门,也不记仇,临别时还对婆婆好言相慰,甚至要小姑“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她的身上闪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宽容、善良。
生:在我眼里,刘兰芝是个综合素质很高的才女。你看,她“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是个多才多艺的人。
生:她对爱情的忠贞给了我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对县太爷家三少爷“足以荣汝身”的求婚,她毫不心动;面对家人要她出嫁的逼迫,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毅然决然“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以死来抗议人们扼杀她对美好爱情婚姻的向往与追求。这一点,足以令当今的爱情游戏者汗颜。
生:刚才几位同学谈的都是刘兰芝的优点,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想谈谈她的缺点。我觉得她性格太懦弱,缺少反抗精神。
(有个同学举手要求发言,主持人示意可插话。)
生:我不同意,我认为她不仅不懦弱,而且非常坚强,因为自杀比任何一种反抗都更能说明她的坚强。
主:刚才那位同学还有话要说吗?
生:但我觉得她不该自杀,自杀是一种逃避。
生:我认为刘兰芝太痴情了。
生(未举手急忙站起发言):痴情也不是缺点。想想看,假如有人对你如此痴情,你会认为这是缺点吗?
(全班大笑。)
主:好,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刚才发言的都是男同学,下面轮到女同学来谈谈我们的男主角焦仲卿了。哪位先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