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用任务分析理论看课文“教学什么”

作者:何更生




  一篇课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听说读写、知(知识)能(技能)情(情感)法(方法)等诸多要素。在我国语文教学实际中,教师面对这样一篇包含众多要素的课文,在确定究竟应该“教学什么”的时候,往往感到十分茫然,要么面面俱到,什么都教,把语文课上成各科知识的“大杂烩”;要么任意而为,想教学什么就教学什么,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语法课或科技常识课。其实,在我国语文教育史上,这种盲目随意的课文教学,其弊害早已被实践所证明,其弊端早已被有识之士所揭示。
  现代教育科学发展的最显著标志,就是揭示了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客观规律。现代教学论主张,作为人类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行为的教学活动,其内容、途径和方法都存在一定的规律。一篇课文的教学也是如此,“教学什么”应该也有其客观规律。有规律就存在规定性,即“教有定规”。那么,有关课文教学内容设计即确定课文“教学什么”的“定规”是怎样的?任务分析理论对此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任务分析理论是在现代学习心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关于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技术,主张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为依据,强调“学有定律,教有优法,以学定教”。其基本内容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预先对教学目标中所规定的、需要学生习得的能力或倾向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详加分析,为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用提供心理学依据。其具体工作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的学习类型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是教学任务分析的入手点。教学目标是对学习结果的预期,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学习,对复杂学习的学习结果应该作分类研究。因此,教学目标分析的关键是揭示教学目标中所蕴涵的学习结果所属的学习类型。二是学生起点能力的分析。起点能力是指学生在接受新的学习任务之前的心理状态,包括现有的知识、技能、学习动机、认知水平等。分析起点能力的状况及其构成成分是揭示达成一定教学目标所需条件的前提。三是学习条件分析。任何有效学习的发生都需要一定的学习条件。学习条件包括外在条件和内在条件,内在条件又包括必要条件和支持性条件。〔1〕揭示学习条件是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基础。
  任务分析理论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国外甚至有学者认为任务分析在教学设计中是唯一最重要的环节。进行任务分析是提高教师教学设计科学性和实效性的基础和前提,进行任务分析对语文教师科学安排课文教学内容即有效设计课文“教学什么”同样也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任务分析理论有关原理,语文教师在设计课文“教学什么”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分析教学目标,确定学习类型
  
  要确定课文“教学什么”,首先必须弄清课文的学习结果类型。关于学习结果的分类,学习心理学领域有很多研究成果,如布卢姆的三类教学目标(学习结果)理论、乔纳森的七类学习结果研究、安德森的两类知识学说。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加涅集现代学习心理学关于学习结果分类研究之大成,将人类的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五种类型,并揭示了各类学习结果所需要的心理机制和学习条件。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是语文教师分析课文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教师可以据此顺利实现对课文学习结果的分类。例如,《白杨礼赞》的教学目标为:
  ⒈能说出本文所描述的事物和所表达的思想。
  ⒉能分析课文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⒊能正确朗读和书写“楠木”“坦荡如砥” “一望无垠”等字词。
  ⒋能用“四遍八步读书法”阅读课文。
  ⒌能选择阅读抒情散文作为自己的课余消遣方式。
  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该课教学目标相应的学习结果类型如次:
  ⒈言语信息——用语言陈述课文内容,提取有组织的信息。
  ⒉智慧技能——运用概念和规则,即根据一定的语言规则和写作规则分析、理解和评价课文。
  ⒊动作技能——运用概念和规则协调口腔、气管、手指、手腕等身体器官的肌肉活动。
  ⒋认知策略——运用一定的阅读方法调控阅读认知过程,以提高阅读活动的效率。
  ⒌态度——决定选择某种行为(阅读行为)或价值标准的内在心理倾向。
  将教学目标归入一定类型的学习结果之后,教师还必须进一步明确哪一类学习结果居于课文学习的核心地位,因为上述五类学习结果的划分是从一般意义上对学生学习的研究,在学校教育中,各个学科虽然都涉及五类学习结果,但在实际教学中,不能机械套用,将五者等量齐观。加涅认为,在五类学习结果中,智慧技能“在学校学习中占核心地位”。〔2〕同样,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智慧技能也居于核心地位。对此,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和吕叔湘先生早就有过论述。在他们看来,语文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技能的获得。叶老曾经明确指出:语文学习“以学生获得实益,练成读作之熟练技能为要”,“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必须化为技能……必须在不知不觉之间受用着它,才是真正的受用”。〔3〕吕叔湘先生也说过:“使用语文(学习结果)是一种技能……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4〕这里所说的技能即听说读写的智慧技能。语文学习以智慧技能“为要”,课文学习更是如此——其学习结果涵盖了五种类型,但运用一定的概念和规则分析、理解和鉴赏文章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的智慧技能无疑是核心。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紧紧围绕和有效突出这个核心。
  
  二、分析起点能力,确定学习内容
  
  就课文中的智慧技能学习而言,其内容也是复杂多样的。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文章是多方面的东西,一篇文章可从种种角度来看,也可应用在种种的目标上。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可以作‘随笔’的例,也可以作‘抒情’的例,可以作‘叙述’的例,也可以作‘第一人称的立脚点’的例,此外,如果和别篇比较对照起来,还可定出各种各样的目标来处置这篇文章(如和文言文对照起来,就成语体文的例等等)。”〔5〕叶老这里所讲的多种“目标”其实就是智慧技能中的各种概念和规则。一篇课文中虽然包含多种概念和规则,但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意味着每一个概念和规则都要求学生学习。那么,在诸多概念和规则中,究竟要让学生学习哪些概念和规则?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以学生起点能力分析为依据。
  现代语文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阅读学习中的智慧技能具有不同的层级,不同起点能力的学生,其智慧技能所处的层级是不同的,所能学习的智慧技能的层级也是有差异的。起点能力最低的学生只能进行辨别学习,稍高的学生可以进行概念学习,再高一些的学生可以进行一般规则的学习,起点能力最高的学生可以进行高级规则的学习。不同起点能力学生的阅读智慧技能及其学习层级如下:
  篇章分析(高级规则)
   ↑
  语感运用(一般规则)
   ↑
  词义理解(概念)
   ↑
  字词识别(辨别)
  教师在确定课文“教学什么”的时候,应该针对不同起点能力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内容:对起点能力较低的学生,应该把字词辨别、词义理解等基本阅读技能作为主要学习内容;对起点能力稍高的学生,应该把语言感受和理解的一般规则(句法规则、修辞规则、逻辑规则等)作为主要学习内容;对起点能力较高的学生,应该把篇章构思和表达的高级规则作为主要学习内容。同样一篇课文,如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小学低年级学生学这篇课文,应把学习内容确定为诗句朗读(发音辨别技能)、识字写字和词汇;小学高年级学生学这篇课文,应把学习内容确定为分析理解诗句意义和结构的一般规则;中学生学这篇课文,则要把学习内容确定为分析鉴赏课文构思技巧、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等高级规则。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