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教育系统应如何试行《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
作者:王翠芝
教育部、国家语委于2001年12月19日发布了《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2002年3月31日起试行。为了做好教育系统试行《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的有关工作,又于2002年6月7日发布了《关于在教育系统试行〈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的通知》。
《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是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第一项汉语词汇规范,应该说对解决汉语词汇教学难题、促进词语应用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通过研究发现,这项规范在教育系统的试行情况并不十分令人乐观,具体说来,主要有如下三种情况:
一是未执行规范。有些教师特别是有些非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根据规范向学生教授推荐词形;有些教学辅助读物、教育影视字幕、教育用电子信息技术产品等,没有使用推荐词形,特别是再版的教学辅助读物、更新的电子产品没有依据规范作技术性修订。
二是错误执行规范。有些教师以为用规范中的第一个推荐词形最好,用第二个词形也不算错,教授学生随意使用两个词形;有些教学辅助读物、教育影视字幕、教育用电子信息技术产品,也随意使用两个词形,给学生带来很大学习困难。
三是未按规定执行规范。在一些地方的高考和中考中,常出异形词方面的考题,比如近三年各地高考试卷中就出现了十几处对异形词的考查:“联结”(2007年全国卷Ⅰ)、“战栗”“溜达”(2007年湖北卷)、“喝彩”(2007年重庆卷)、“筹划”“按语”(2006年北京卷)、“摩拳擦掌”(2006年广东卷)等。以上词语还属于推荐词形,比较容易判断,而2006年安徽卷、湖北卷拿非推荐词形“简炼”“直接了当”让学生判断正误,将二者作为错误字形来处理,实在是有些难为考生。
应该说,上述问题的出现有多方面原因。未执行规范是由于一些教育从业者规范意识不强或不清楚有这项规范;错误执行规范是由于一些教育从业者对规范理解有误,以为规范中的推荐词形和非推荐词形都可以用;未按规定执行规范是由于一些教育从业者对教育系统试行规范的具体要求不清楚或理解错误,以为无论什么情况一律都要执行规范。
其实,关于规范本身的规定,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中有4条“说明”,其中第二条对推荐词形作了交代:每组异形词破折号前为选取的推荐词形。其言外之意是后面列出的一个或几个词形是非推荐词形,应被淘汰。关于规范的试行要求,在《关于在教育系统试行〈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的通知》中列有六条,其中第二条和第五条对教师教学作了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各环节中必须向学生教授推荐词形,但影响考生命运的重大考试,则暂时不允许出异形词范围的考题,考生答题中使用了非推荐词形,也不应扣分,此规定的言外之意是,一些教学测试和不影响考生命运的小考试,则要按规范进行考查和评定。第三条、第四条和第六条对教育出版物、影视字幕和电子产品等作了规定:新编教材和教学辅助读物、新制作发行的电子产品必须使用推荐词形;再版的现行教材和教学辅助读物、更新的电子产品必须依据规范作技术性修订处理;必须忠实于原文的教材和教学辅助读物,如果有非推荐词形,也要加注说明其推荐词形;面向海外的繁体字版教学辅助读物以及古籍整理、有关的科学研究,不受规范限制。
可见,《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本身及其试行通知的规定,还是比较清楚的。规范试行中出现错误理解,主要是由于使用者没有认真学习掌握。当然,《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本身也有待完善, 规范中用破折号将推荐词形和非推荐词形前后分开列出,却没有明确交代破折号后面的词形属于应淘汰的非推荐词形,容易让使用者产生误解。
针对上述情况和问题,要想使《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在教育系统顺利试行,一方面需要广大教育从业者进一步提高规范意识,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和把握《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的规定和试行要求,并认真加以执行;另一方面也需要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学者加强规范宣传和指导,并在适当的时候对《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进行完善。试行规范经过一定时期的试行后,也需要通过修订和完善变成正式实施的规范。汉语词汇中还有不少异形词,给词汇教学和应用造成很多麻烦,比如“交代”与“交待”、“致辞”与“致词”等。如果能把这类异形词进一步整理补充到规范中,将会为学习者和使用者减轻更多负担。
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应通过认真学习和研究尽早摆脱汉语异形词问题的困扰,做正确执行规范的表率。